开历史的玩笑:古代科举为什么不考数学?

开历史的玩笑:古代科举为什么不考数学?

数学加2016-01-20 15:59访问量:117分享到:

孔子曾说:“学好数理化,就不怕走遍天下。”。数学一直是高考兵家必争之地,但一些偏科的同学却对此大伤脑筋。他们恨不得穿回古代,哪怕面对复杂严格的八股。为什么古代科举不考数学?今天听数学和边肖向你揭示这个秘密!

古代科举为什么不考数学?

前天热播的韩剧里,有女生为了逃避高考数学而回到古代的情节;而她的数学能力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才。不过话说回来,穿越只是幻想。但是,说到古代的科举制度,我们就不得不存疑了——中国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科举制度也延续了很久。为什么数学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没有大放异彩?

先说古代的数学教育和人才推荐制度。在夏商时期,由于当时使用的数学还主要处于计数和记账阶段,同时采用“三宅三帅”的选拔方式(主要是审核政务、民政和执法)。所以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数学还是文章,学历高低都不是主要的选择标准。

以《周易六十四卦》发家的周朝,数学成为“六艺”之一,正式进入教育阶段。虽然在当时,百家争鸣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口才赢得了国王的青睐,但他的数学技能并没有被划分为奇技。自西周以来,出现了一个专门研究天文历法的家族,称为“冯”和“包”。优秀的算法代代相传,遇到识货的天子才有可能当官。可供考证的史料之一是北魏的殷绍,他是北魏文成帝时期的数学博士。

科举制度真正确立是在隋朝。此时,数学虽未列入专门的科举项目,但国子监也开设了算术。

到了唐朝,数学皇帝的春天终于来了!656年,国子监开设数学学院——“算术馆”,招收30名学生,并设置博士和助教负责日常教学。这样,国子监就有六个学派,即郭子、国子监、四校、法律、书法和数学。政府还要求李编写十种算术经典,即《周边算术经典》、《九章算术经典》和《海岛算术经典》,统称为十种算术经典,作为官方教材。让数学进入科举,考上了就可以做官,可以说开启了当时的世风。

但此时数学在科举科目中的地位还是很低的,不仅招生人数少,而且国子监的博士也只是最低级的官员。所以报考算术和明算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个学科建立了又废除,废除了又建立。到了晚唐,基本上就消失了。最后,虽然唐代的明算科目不被重视,但作为唯一一个将算术纳入科举考试的朝代,唐代仍然是中国古代最重视数学的朝代之一。

宋代科举没有明确的计算,但宋代对数学人才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唐代。与其他时代相比,宋代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宋朝比较重视工商业,所以经济空前繁荣。宋朝有很多部委高官,甚至当朝官员,都是商人。宋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用于观测天文的自动计时机械仪器、水运气象观测台、可以测量磁偏角和辨别方向的指南针、活字印刷书、水密舱、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渡等。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自然需要科技人才,因此宋代官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科学家,甚至包括大科学家宋(与沈括同时为官)。到了宋徽宗,应内在需求重新建立了多年的数学,在靖康元年又得到了加强。当时无论是平民还是算术上的在职官员都可以选学,选士的方法和国子监差不多(一般来说就是不试就给人情,直接给官员),三等是给人情,其次是做官,官员,将军。有了这种风气,宋代涌现出一大批数学家,也完成了一大批数学著作,如秦的《九章》、的《圆海镜与一古衍端》、杨辉的《九章算法详解》等,实现了高次方程求解等数学领域的四大突破以上。

元代科举只有一科进士。但是元朝继承宋朝的时候,数学还是比较繁荣的,数学人才也比较受重视。明代科举只设进士科目,别说算术,就连诗歌有时也被视为无所事事,只拿八股。清代的科举制度是明代科举制度的继承。虽然康熙乾隆等皇帝对数学很感兴趣,为贵族子弟开设了学习馆,但当时中国的数学已经逐渐衰落。

总之,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科举为主要选拔方式之一的官僚体制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高。随着这种独裁制度的延续,数学始终无法在科举考试中彰显其突出地位,所以中国的数学家很难通过数学成绩赢得政府的支持。

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古代可能听起来好一点,但当时科举考试的不平等比今天高考的不平等要严重得多,更何况古代还没有手机和电脑,没有Wi-Fi。所以,来数学吧,努力学习数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