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安禄山一开始有多少兵马,最后还剩多少?
至少20万。安史之初,15万人南下,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但是,15万人的来源相当复杂。至于安史之乱的范阳、平陆、河东的军队,有654.38+0.5万多人,但实际上境外驻军牢牢控制着范阳,这就不好说了。河东后来成为对抗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平陆也投奔了唐朝。就连安史之乱总指挥部杨帆也差点投奔唐朝。几乎可以肯定,不能用这三镇兵力之和来评价安禄山的军队。
不过安禄山虽然不能完全控制三镇,但他的军队其实比边防军的总和还要强。这是因为安禄山掌管着契丹、西四、石维等少数民族的军队,战斗力特别强。这些部队很多都是安禄山隐藏的,不受唐情报的控制。记载的兵力是654.38+安禄山南下的0.5万兵力。总兵力必须超过这个数字,因为他必须留下一些部队保卫杨帆,以免失去他的领土。随着安禄山在河北的顺利推进,当他带着沿途的流民渡过黄河时,就更难计算他的实力了。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陷洛阳,称帝大雁。他的军队已经开始分裂作战了。一般来说,比较难计算。安禄山主力应由潼关的安庆绪、崔干、安守忠率领。安禄山不可能被郭述汉二十万人打败,并不代表安禄山的直系子孙就很多。估计此时安禄山主力654.38+0.5万南下,大部分仍在安禄山的直接控制之下。
此外,史思明、蔡思德、张中之等在河北独立作战,与唐、光端、等作战。史思明原本只有几千弱兵,但战斗越来越激烈,经过学习,成为河北最强大的军队。袁浩可能在山的东西两侧。阴到处都能看到他的影子。高秀岩在大同军,吴灵坡在宛。这些家伙认为,没有成千上万的人是不可能的。至此,安禄山总兵力已超过20万。史思明的军事指挥能力超过了安禄山父子,所以投降后,他的军事实力不亚于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