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串的历史是怎样的?

羊肉串作为一种具有新疆风味的小吃,在内地城乡广受欢迎。

尤其是夏夜,三教九流,伴着啤酒,给朋友打电话,是街上常见的景象。

烤肉串的起源一般认为与游牧民族有关,但它们是何时出现并兴盛起来的一直不得而知。

有限的文字记载是,人类发现火后,开始用火烹煮各种野生动物,但当时没有调料,也没有工具。

中国古人有个“烤”和“烧”肉的爱好。

在西汉出土的马王堆一号墓中,有一些与食物有关的遗物,包括烤牛肉、烤狗排骨、烤鹿和烤鸡。

山东诸城县梁台东汉孙聪墓出土的厨图中,烧烤工艺和工具与现在新疆的烧烤有着密切的联系。

考古资料也表明,早在1800年前,中国就有了烤肉串。

《汉画像全集》中有烤肉串的石雕形象。

马王堆一号汉墓也出土了烧烤用的扇子。

河北蔚县博物馆现存的“侍女烧烤图陶炉”,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早在东汉时期,羊肉串就在中国北方的贵族中流行。

据蔚县博物馆馆长李新伟介绍,这个东汉时期的“袖珍”陶灶,是本县桃花镇佘家堡村一位农民在1996春耕时发现的。

与陶炉一同出土的还有陶箱、陶勺、陶勺、陶灯台等物品。

根据灶面的彩画和许多陪葬品,可以断定这是一座贵族墓。

李新伟认为,从文物的角度来看,一个单独的陶灶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但灶面上的绘画却极具价值。

画中,三个女仆各司其职,正在给主人烤羊肉串。

其中一个女仆跪在火边,手里拿着三串烤肉串,在火上烤着。中间的丫环在案板上把肉切成小块,头上挂着五块肉,另一个丫环在整理饭盒。

李新伟说,这幅画再现了当时贵族的生活,是中国最早发现烤肉串的样品之一。

既说明早在东汉时期就流行烤肉串,也说明蔚县当时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如今,“女仆烧烤陶炉”静静地留在北方小城蔚县的博物馆里,讲述着1900年前贵族们享用美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