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在中国大陆扩建28纳米芯片工厂,在美国建3纳米芯片工厂的意图是什么?

最近有一种声音不可取。不得不说,台积电和三星在中国大陆布局28nm工艺的芯片工厂,目的就是为了打败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帮助美国对中国芯片实施全面控制。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台积电和三星为什么要帮助美国,限制中国?事实上,无论台积电还是三星,谁也不能失去中国和美国的市场,谁也输不起中国和美国的市场。也许这就是现实。

为什么高端芯片在美国建厂,低端芯片在中国建厂?

这就是目前中美博弈激烈的芯片半导体领域。如果时间往前走,即使是现在,又有多少企业愿意用自己的“看家本领”来建造国内最先进的工厂呢?当年家电好,后来车也好。即使是日化饮料公司,如宝洁、汉高、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初几年也不是他们最先进的工厂。芯片呢?

至少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如果有替代选择的话,中国并不是建设顶级工厂的理想选择,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欧洲、东南亚、印度、巴西一样。如果你想在海外投资两个工厂,一个是高科技的高端产品,一个是普通的高科技消费品,恐怕你会想到欧洲的第一个工厂和东南亚、印度、巴西的第二个工厂。这种固有思维,包括欧美式的西方思维,在当今世界依然盛行。即使是远不如中国的小国和地区的人,也还是按照美欧中的顺序思考。这种固有的傲慢和偏见不会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变化而消失。

如果你明白以上道理,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服装鞋帽和消费品企业宁愿得罪中国,也不愿意宣布不买我们的棉花。为什么在印度疫情爆发,我们第一个提出援助,援助到位的情况下,莫迪率先感谢美国的口头援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拥有一家高端芯片厂,台积电和三星会到大陆来建顶级芯片厂吗?一定是这样。因为,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当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只要有一个竞争对手,就一定会寻求在这个竞争对手面前保持领先地位。当你作为一个企业的高管进行战略决策时,你必须努力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

所以在我们自己的芯片厂兴起之前,无论台积电和三星在哪里建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都会存在竞争。如果台积电和三星没有在印越建立28纳米制程芯片工厂,中国的芯片企业将避免三星和台积电的竞争,这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芯片制造的算盘是英特尔,而不是三星和台积电。

当今世界,全球最大的两个芯片需求市场是中国和美国。由于特朗普时期造成的芯片半导体行业的无序,这两个芯片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三星和台积电,至少到目前为止,本质上不“属于”独立控制的这两个市场,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

所以美国和中国的芯片半导体产业的战略都很明确,就是在未来5-10年实现芯片产品的自主可控产业链。现在从芯片“黏住”的角度来看,未来美国和中国都势必发展芯片制造。美国有英特尔公司,中国有SMIC公司,它们已经在赢得数字。

如果此时三星和台积电不能做出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恐怕5-10年后,他们将面临来自中国和美国这两个自主可控的芯片半导体产业链的竞争。如果到那时他们不能融入这两个产业链,他们将失去市场和未来。

芯片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是残酷的。虽然表面上出现了芯片短缺,但这只是暂时的短缺。从芯片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布局来看,不到三年芯片半导体产业将出现完全过剩,无法抵御成本压力的企业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要知道,曾经称霸世界的日本家电,曾经称霸世界的美国汽车,不都是在激烈的成本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吗?

摩尔定律失效,三星和台积电能否如期变道?

目前,美国和中国的自主可控企业征服7nm、5nm/3nm工艺芯片制造只是时间问题,但三星和台积电在这一基础设施上取得进一步进展将更加困难。他们的技术会进入分数时代吗?1/2、1/3nm?这种技术到底存在不存在?

但很多科学家认为,7nm工艺的芯片制造是摩尔定律的天花板,之后将进入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甚至是量子芯片时代。毫无疑问,与中国和美国相比,三星和台积电的科研能力仍然相形见绌。可以预测,中国或美国中的一个将是芯片半导体产业创新或跨越式发展的领导者,显然不会是三星或台积电。

胶片相机变道数码相机,柯达就垮了。当普通手机换到智能手机时,诺基亚摔倒了。巨型企业有时候强大的无人能及,有时候脆弱的无人能及。当一个行业面临变道或者超级技术变革的时候,巨头往往因为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不堪一击。相反,往往是那些看似陷入绝境的企业在努力赢得整个未来。

所以我认为,三星和台积电这两个芯片制造巨头,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全球布局,也必须从竞争的角度去打压竞争。

任何市场竞争都要有“马上来”的勇气。如果担心害怕,狼就不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