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曲文学作品的历史人物

周瑜!!!!!!!!!我觉得这是小说中最扭曲的人物。

周瑜(175-210),庐江舒城人,公瑾人,东吴四大英将之首。从小就认识孙策,成为生死之交。孙策从袁术独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他扮演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角色,用计谋征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任命周瑜为水军统帅。200年,孙策英年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问周瑜外交。”。孙权继位后,也非常信任周瑜。20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功不可没。208年,曹操南下,瞄准江东,孙权出战,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道而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作为水军统帅,用火打败了曹操,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箭中毒,但还是拼命拿下了南郡。后来周瑜把长江南岸割给刘备,刘备却去京口见孙权,要求征得整个荆州的同意。于是,周瑜只好退守柴桑县休养生息。周瑜生病期间,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淅川。到了巴丘城,受了箭伤,英年早逝,时年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穿着便衣将周瑜的灵柩迎接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流倜傥,心胸宽广。吴栋老将程普早年追随孙坚,自视其功甚高,看不起年轻的周瑜。然而,周瑜并没有在意程普,最后还是说服了程普自己。程普说:“你和周晋公交朋友,就不会醉了。”到了宋代,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的,从苏轼的《念奴娇》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元朝以后,人们逐渐丑化周瑜,到了《三国演义》出版的时候,周瑜完全变了一个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一方面,周瑜主动把长江南岸的土地割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看到刘备的枭雄本性,不想让刘备一天天强大起来,于是上书孙权,要求孙权把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其实周瑜自己没有做到,孙尚香也是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意。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几千年后,两人都成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部下。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老实人。

周瑜一生战斗,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告。周瑜,少年得志,风流倜傥,以评论英发而闻名。周瑜文采超群,擅长音乐。即使喝了酒,他还是能听出音乐家演奏的乐曲中细微的疏漏。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总是转头去看一看。所以当时就有谚语说“宋若错,周郎必管”(《三国志·兀术·周郁传》)。

周瑜待人彬彬有礼。当时孙权还只是一个将军,将军和宾客对他的礼仪准备还不充分,比较仓促。只有周瑜小心翼翼地侍奉孙权,完全按照君臣之礼对待他。

周瑜是豁达的,是以德服人的,和后世小说家虚构的周瑜完全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实性格。程普曾经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比周瑜大,多次欺负周瑜。周瑜一直很包容,从来不关心他。程普后来特别崇拜周瑜。他曾对人说:“与周公谨交往就像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心胸狭隘,嫉贤忌才,死于人缘,纯属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

刘备、曹操、孙权都很清楚周瑜的才能。刘备曾经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有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行离开,孙权与刘备攀谈。刘备叹了口气说:“公瑾的文武是天下第一。只是他块头太大,恐怕不是长住!”曹操故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遂上书孙权曰:“赤壁之战,兵士多病,吾烧舟而退。没想到,这让周瑜出名了。”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孙权心知肚明。周瑜临死前痛哭说:“公瑾在王佐很有才华,现在短命而死。以后我该靠谁?”他称帝后还惦记着周瑜,对群臣说:“没有周公谨,我怎么当皇帝?”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对“三虚七实”的描写也困惑了许多读者对历史真相的理解。小说中对三国荆州之战时周瑜的描写与史实大相径庭。这是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历史真实性大相径庭的最突出的例子。

《三国演义》把周瑜刻画成了一个典型的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智力超过自己,就想尽办法杀死他,决心要在他快动手之前除掉孔明。结果诸葛亮一个个识破他的计划,被诸葛亮的计划打败。他气得一次次吐血致死,临死时还发出一声叹息。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余与梁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一系列斗智斗勇,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看则完全是虚假的,纯属小说家的文学创作。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没有被诸葛亮激怒,根本没有“三瑜”的痕迹。从周瑜和孔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作用来看,真正的胜利者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城府极深的周瑜,竟然盖过了事业刚刚起步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起兵江东的时候,孔明还在隐居。

下午12:45在报告厅有讲座。央视10套今天开始讲。我们去看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