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建筑

1.广州有哪些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他们在哪个区?海珠区:广州塔、琶洲会展天河区:中信广场、西塔、花城广场博物馆、歌剧院越秀区:中山纪念堂、五羊雕像、荔湾区、镇海塔:陈家祠、白天鹅白云区:广州体育馆花都区: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各大著名建筑简介:1、广州塔广州塔(英文: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绰号小满瑶,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逸洲岛)赤岗塔附近, 125m距离珠江南岸,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

广州塔主体高454m,天线杆高146m,总高600m。它是中国最高的塔,也是世界第二高的塔,仅次于东京天空塔。

广州168m-334.4m塔身处有一条“蜘蛛侠栈道”,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梯。塔楼422.8米处有一个旋转餐厅,是世界上最高的旋转餐厅。

塔顶450~454米处有一座摩天轮,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天线杆位于455-48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垂直滑降游乐项目。

天线杆488米处有一个室外摄影观景台,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外观景台,超过了迪拜哈利法塔442米的室外观景台和加拿大国家电视塔447米的“天幕”。2.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它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

孙中山纪念馆1929 65438+10月开工,1931 165438+10月竣工。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矗立在纪念馆前。

1963年,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屋顶为蓝色琉璃瓦,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周围建有铁栅栏,公园内种植了许多树木和花卉。广州孙中山纪念馆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观庄严宏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了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建筑空间无柱,跨度71米。3.陈家祠陈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中山七路。

陈家祠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具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合理,装饰精美,气势恢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5438+20世纪以来,陈书院以“盛世古刹”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价值的博物馆和著名旅游景点。

4.镇海楼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盘龙岗。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高25m,长方形,宽31m,深16m。

下面两层墙是红砂岩,上面三层是砖墙。外墙逐层降低,五层复檐,覆绿琉璃瓦,石湾彩釉鱼花脊,朱砂墙青瓦,雄伟壮丽,被誉为“岭南第一景”。镇海楼位于越秀山的小盘龙岗上。

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的江面很宽,故由“望江”改为“望海”。因楼高五层,故又俗称“五层楼”。

楼前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12古炮。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良祖扩建广州城时,将北城墙延至越秀山,山上建五层小楼,蔚为壮观。

镇海楼历史上,五毁五建。现在的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用木架改建的。1929成为广州市博物馆。

1950年更名为广州博物馆,展示广州2000多年来发展的文物史料,分朝代展示。2013年3月,镇海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琶洲会展2004年3月65438+5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与广州市人民签订备忘录,对外贸易中心正式取得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经营权。目前,外贸中心管理着广州最大的两个展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和刘桦路展馆,室内展览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其中,琶洲展馆一期占地4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一、二层共13个展厅,展览面积约654380+03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22000平方米。200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展览中心。6.广州西塔广州西塔,又名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位于中国广州西南部珠江新城核心金融商务区,东临珠江大道,西接华夏路,南接华九路,北接花城大道,周边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林立,与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广州第二少年宫共同构成珠江新城五大标志性建筑。

其独特的区域高度和功能组合,成为广州最具吸引力和商业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7.广州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是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先进、最完善、最大的综合性演艺中心。

位于花城广场旁的珠江新城,作为一座璀璨的文化地标,大胆探索剧院管理新模式和中国改革发展之路。广州大剧院是由英国伊拉克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她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这是她在中国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广州大剧院就像被珠江冲刷的两块灵石,奇特的造型充满奇思妙想。世界顶级声学大师哈罗德·马歇尔博士(Dr. Harold Marshall)为广州大剧院精心打造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声学系统,使其传递出近乎完美的视听效果,赢得了全球建筑界和艺术家的高度赞誉,为中国赢得了诸多奖项。

二、广州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1.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香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匡胤的墓。

赵恒是赵佗的孙子,被称为文帝,从公元前137年到公元前122年在位。该墓发现于1983年6月,发掘后在原地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1983的发掘中,出土的文物有“文帝玺金印”和“赵倩玉玺”,证明了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王文墓的发掘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西汉南越王墓已作为博物馆开放。2.花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刘荣寺。

该塔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火。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重建。

之后多次维修。1980综合修缮时,在塔壁间发现一块刻有北宋年号的砖刻。

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九层,内有17层暗楼,高57.6米,楼阁式。塔楼为竖井结构,首层直径12米,二级台阶。

塔内的楼梯做成穿过塔壁,环绕平座。每个塔身的外层都被回廊所环绕。每层的屋檐都铺着绿色琉璃瓦,屋檐微翘,形似展翅的小鸟,琉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柱子是绿色的,墙壁是粉红色的。整座塔的正面明亮如九朵雕花。

塔顶是一根9.14m高的青铜柱,铸造于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柱身密密麻麻布满1023尊小浮雕佛,九宝乐队、九宝乐队、双龙一宝、八链等整串构件重达5吨。这座塔壮观华丽,正面像一列花,高大帅气。

花塔矗立在广州市中心,为广州增色不少,让你鸟瞰这座城市。刘荣寺的巨型青铜佛像和青铜观音像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古代文物。

3.光孝寺光孝寺是广东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小光路北端,近景辉路。根据光孝寺的记载,这里原本是公元前二世纪南越国王赵建德的居所。

三国时期,吴国的玉落于此地,成为一座园林,世称豫园。羽凡死后,他家建了一座庙。

这座寺庙的名字已经改了好几次了。当初叫停寺。东晋隆安五年(401)称婺源寺,唐代称甘明霍觉寺,五代称南汉干衡寺,北宋称万寿寺,南宋称光孝寺。不久改广字为广字后改名为光孝寺。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大殿宏伟,尤其文物众多。

如东晋修建的大雄宝殿,南朝达摩开凿的石波泉,唐代的普法塔、石经楼,南汉的千佛塔,宋明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文物。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4.镇海楼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盘龙岗。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高25m,长方形,宽31m,深16m。下面两层墙是红砂岩,上面三层是砖墙。外墙逐层降低,五层复檐,覆绿琉璃瓦,石湾彩釉鱼花脊,朱砂墙青瓦,雄伟壮丽,被誉为“岭南第一景”。

镇海楼位于越秀山的小盘龙岗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的江面很宽,故由“望江”改为“望海”。

因楼高五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12古炮。

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良祖扩建广州城时,将北城墙延至越秀山,山上建五层小楼,蔚为壮观。镇海楼历史上,五毁五建。现在的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用木架改建的。

1929成为广州市博物馆。1950年更名为广州博物馆,展示广州2000多年来发展的文物史料,分朝代展示。

2013年3月,镇海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陈氏书院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中山七路。

陈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完成于二十年(1894)。陈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豪华、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的装饰艺术,巧妙地运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塑、绘画等装饰艺术。这是一座辉煌的民间装饰艺术殿堂。

陈家祠建筑雕塑摆件多达284件,其中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件13件,壁画。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还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除长期展出广东传统雕塑艺术、广东象牙雕塑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书院、老广州家等外,还设立了博物馆。

各种广东民间手工艺品,如石湾艺术陶器,广州织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广州刺绣,彩色蚀刻玻璃,也不定期展出。265438+20世纪以来,陈书院以“盛世古刹”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价值的博物馆和著名旅游景点。

6.张羽书院张羽书院创建于南宋。当时,在朱理学的影响下,这里成为江西传播朱成学的基地。元明时期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元代,由于元朝统治者将理学视为治国安民之道,所以对书院采取了提倡、扶植和加强控制的政策。在这个阶段,张羽书院和全国其他书院一样,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朝初年,明朝统治者对书院不支持不禁止,书院处于停滞状态。

在明朝万历年间,因为取缔书院的政策,一度被迫关闭。后来,江西巡抚和潘继勋对其进行了修缮。

三、广州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说到中国古代建筑,你可能马上想到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或者苏州的园林和安徽的民居;说到中国的现代建筑,你可能会立刻想到近年来在深圳和上海拔地而起的豪华酒店和高档写字楼。

然而,你对中国现代建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很多人可能对“现代建筑”这个名词并不熟悉——“中国还有哪些现代建筑?”当我告诉你外滩的建筑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时,你会恍然大悟——“那些不是‘洋楼’吗!”一般来说,“洋楼”是指外国人居住的“小洋楼”和解放前使用的“洋楼”,多见于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但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洋楼”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中国的现代建筑也不是外滩那种“洋楼”。中国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1840-1949)建造的建筑。

从风格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建筑主要有三种类型。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虽然政治上有20多个皇帝,文化上有很多对外交流,但中国文化基本上是一个连续的单一文化。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大环境的整体影响下,在不同的时代有自己的特点,但其基本方法和原则始终是一致的。

历史进入19世纪后,封建清王朝经历了“康乾盛世”,日渐衰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工业革命发展很快。中西文化交流始于明末清初,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鸦片战争后,完全是以侵略和侵略的形式进行的。

以1840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刺激和推动下被动展开的。其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相互作用(碰撞、交叉、融合)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外来文化的大规模入侵,除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延续和演变外,外国的欧洲建筑风格逐渐增多,形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以模仿或照搬西方建筑为特征的潮流。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另一种趋势,其特征是模仿或改造中国的古建筑。这两种趋势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中时隐时现。

再加上20世纪30年代欧美“国际化”新建筑思潮的冲击,中国近代建筑史呈现出中西、古今、新旧体系共存、碰撞、交融的复杂状态。中国的现代建筑是这种多元文化的历史见证。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式建筑:以模仿或照搬西方建筑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由于航运业的兴起、外敌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沿海和长江沿岸的一些城市作为商埠开埠较早,因此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这些城市出现了一些洋气建筑。

而内陆地区的大部分城市由于交通不便,仍然与外界隔绝,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浓厚;只有少数城市靠近边境,或者因为铁路建设的发展,也有洋气的建筑。沿海城市的洋房以上海外滩、南京路、天津九国租界、广州“十三行”和沙面、厦门鼓浪屿、青岛胶澳租界青岛区为代表。

长江沿岸城市的西式建筑,以南京下关、武汉汉口租界的建筑为代表。哈尔滨这座内陆地区的边陲城市的早期建筑主要是由中东铁路修建和开通的。受俄罗斯传统建筑和19世纪末欧洲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多表现在中东铁路系统和东正教教堂的建筑上。

滇越铁路(1903-1910)是中国西南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加速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越南人在参与滇越铁路建设和昆明商埠开发的过程中,间接将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带到了滇越铁路沿线城市和昆明。

北京的西式建筑起源于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建筑,以高级顾问和大理学院为代表。洋房的设计者基本都是外国的建筑事务所或者来华的建筑师。

2.20世纪20年代-传统建筑:以模仿或改造中国古代建筑为特征的中国现代建筑。本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建筑史反映了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建筑师面对外国列强入侵所激发的民族意识。这两种因素激烈地碰撞、交叉、融合。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传说中的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1893?南京中山陵(1925?929).

中山陵整体平面呈钟形,唤起“木铎警世”的思想,寓意深远。纪念馆后的墓符合中国的理念,风格古朴,建筑简洁扎实,情境和神韵与中山博士的精神和气魄十分相似。吕彦直年仅36岁,但他通过设计和主持南京中山陵的建设,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

1926年,他设计了广州孙中山纪念馆,这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会馆建筑。1929年作的《首都规划》,1927年人大成立后,是我国较早的、规模较大的城市规划设计。

在“首都计划”的详细规划中,所有* * *办公楼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力求。

4.广东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广州光孝寺原为南越王赵佗(22O-265)第三代后裔赵建德的住所。三国时,吴国的一个上尉军官,于凡,因为忠言谏吴王,被贬到广州,住在这里,并在这里扩建住所讲学。东晋时,西域僧人昙无邪社来广州传教,在此建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感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

华林寺,南朝梁八年(527年),南天竺高僧达摩从海道来到广州,创办“西来寺”传教。始建于后朝,清顺治十一年(1654)大幅扩建,改名华林寺。

越秀山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但经过多次修缮,只有一部分是明代的。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由李菊林设计。

西关大屋至今仍有120余间,大部分建于清末民初。

沙面上的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基本属于西欧的形式和风格,是中国保存完好的以英法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此外,还有哥特式、新古典主义等不同造型和风格的建筑。

动词 (verb的缩写)广州有哪些文化遗产?广州的著名城市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这些景点是广州主要的著名自然和文化遗产,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是广州旅游的主要景点。

被誉为广州主山的越秀山,有一座雄伟的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因楼高五层,谷高五层,高28米,为中国最大的镇海楼。明朝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良祖是“镇压紫云、黄岐之异者”,请求朝廷批准。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广州城墙延至越秀山时,建有镇海楼,据说是“一城雄壮,三城大观”。

所以既是城防建筑,又是风水建筑。明朝以前,广州有三个朝代,十个皇帝。自镇海楼建立以来,从未出现过任何野心不一的地方皇帝和汉奸。

“东南霸气散如烟”,“楼外河封汉”。正如胡所言:“晚望楼,白云犹在汉秋”。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镇海楼在历史上多次被毁,多次重建,不下十次。据说每修一次,广州就发展一次。

人们说它是“全市最高的建筑”。阿清人屈大均曰:“虽黄鹤岳阳所不能过。”

《羊城古钞》说“气势磅礴,为岭南第一胜景”。《广东通志》、《南海县志》认为“岭南奇观最自然”,“实为武陵以南第一楼。”

纵观历史,一直到今天都备受推崇。古书历来有记载,留下了许多诗词文章,是国内外游客到广州必游的景点。

从景点来看,越秀山是广州的主山,而镇海楼是广州第一景点。在过去的600年里,岭南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是“仙城之最高处”(邱语),才有可能“强攻九州”(康有为语),“飞楼重如强南扇,俯视北门”。

碧空绕江海尽,溪流山川如掌。“不仅可以领略古代君王的霸气,还可以领略广州山水城市的风光,领略‘一溪珠海环城’的美景。镇海楼现在是广州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在广州建了2000多年的历史文物展览。

顶楼正面挂着两广总督彭玉麟题写的对联:“尚有千余危房被劫,问谁将挑头,狂妄;五百年后,侯安在,令我望柱旁剑,泪洒英雄。”有点霸气,有点悲壮,而且艾灸人口很多。

在镇海楼的历史上,“镇海楼”和“越秀楼”被列为清代和近代的“羊城八景”,名扬海内外。广州不仅有镇海的建筑,还有镇石,即海珠石。

古代珠江宽达3000米(今天最窄处只有100米),被称为小海,因此得名镇海楼。广州还有镇石,就是古珠江里的海珠石。

由河沙冲积和河床淤积,本世纪初已与北岸相连,上世纪30年代修建长堤路时完全埋入地下,高楼林立。今年年初,市政工程开挖的时候,被挖出来了,重见天日。

专家紧急呼吁保护海珠石!该市已决定保护裸露部分(30-60米)供公众和游客参观。古时候,海珠石屹立在江边,又名海珠岛,以镇石闻名。

“神人驱石立,水晶喷涌”(明伦俚语)。明代梁楚《海珠石》诗云:“谁把石头赶到河中央?天道是阳城镇的古会。”

据说这是广州之石。岛上有瓷都寺(又名海珠瓷都寺,建于南汉)、文熙寺、海珠炮台。民国初年,这里被辟为海珠公园,是历史上著名的旅游胜地和赛龙舟的地方。

传说海珠石是由外商留下的珠子改造而成,所以又叫走珠石。阿清诗人郑惠南写下了《海珠石》这首诗:“贾湖手捧妈祖庙,不小心把一颗珍珠飞进了东海。

宝物通灵的时候不能保密,夜夜吐光华。白卷飘出珍珠园,珠儿不敢接。"

它是一个巨大的白垩纪红色砾石礁,位于长江西路永安堂爱群楼一带。它长65438米,宽50米。由于长期的河流侵蚀,它像一颗珍珠,水波和光波反射发光。海帅写海珠寺游:“南海李龙不爱珍珠,水心夜孤”,说海珠石会在夜晚发光。

好像因为珠江的潮汐变化而浮在海面上,非常漂亮。明代诗人梁说:“一石浮于江心,断两溪红潮。”

多么动态的观点啊!海珠石也很有名,因为南宋著名诗人李(又名闻喜)曾在此求学。岛上建有闻喜寺,写有闻喜的手稿。

他是广州历史上第一个探花人,历任大学博士、校书郎、吏部侍郎。所以有人说在闻喜寺读书可以中头奖。

海珠石(岛)是宋明羊城八景中“珠江秋月(色)”和“珠江静岚”的核心景点,历代关于它的诗词就有50多首。古城传统中轴线古城传统中轴线从越秀山镇海塔、孙中山纪念碑、孙中山纪念馆、市人大常委会大楼、人民公园、海珠广场到海珠桥约5公里。

始于南越赵佗修建越王台、越王公、越王井。南汉时有葫芦路、游台,明代有观音阁、镇海楼。从越秀山到人民公园、起义路,元、明、清、民国都是政府办公的重要场所,直到解放。两千多年后逐渐形成。民国时期,修建了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政府办公楼、海珠桥等。阿清王朝陈公胤形容广州的山川为“北峰山川在地上,南九州飘天”。他说的“地上的峰”是越秀山,“飘到天上的”是珠江(古代叫海,文革前也叫渡海)。

有专家形容这条中轴线是“挑动山河的扁担”,充分说明了这条中轴线的历史分量。孙中山纪念馆是中国最大的纪念馆(有5000个座位),也是世界著名的中西合璧的传统大屋顶建筑。

6.广州沙面岛历史建筑为何彻底报废?广州沙面岛突发大火,历史建筑彻底报废。

9月25日晚,广州荔湾区沙面岛一居民楼发生火灾。现场居民从正面角度指出,沙面北街大火已烧穿屋顶,历史建筑完全报废。

广州消防有14消防中队,24辆消防车,160多名消防官兵参与此次灭火。起火建筑是砖混结构的老旧居民楼,燃烧速度很快,容易倒塌,无法通过内攻灭火。

至下午12时,明火已被扑灭,消防人员立即扑灭余火,清理火场。目前尚未发现人员伤亡。

沙面岛在历史上曾是英法的租界。1860' s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定这个珠江小沙洲(相当接近清朝闭关时期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区)作为租界地址,并将其建成一个岛屿。后半个世纪,英法在沙面岛获得了诸多特权,大量相关机构和企业迁入。各大领事馆、政治和金融机构都在这里建立,附近的中国人民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于是沙面岛成为中国乃至附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目标。

1942年,日本将对英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派汪精卫政权(俗称汪伪政权)。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移交给汪精卫政权。

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与英国签约,收回英国租界。二战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归还中华民国。

65438年至0996年,沙面的建筑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438-0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区。

一个大会就把历史烧干净,文物保护和历史保护需要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