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唐皇后李煜的评价是什么?
李煜(937年8月15-978年8月13),南唐(即南唐主)李靖的第六子,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
性格评估
李煜是最后一个死在金陵的君王,受到后人的斥责是必然的。但李煜亡国的原因要具体分析。就南唐而言,他不可能不死。
从理论上讲,当时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的国家局势已经一败涂地,李煜就算有能力也无能为力,更何况国家政策早就有失误。在李煜登基的前一年,他的父亲李靖因为国家形势的衰落,已经投降了宋朝,减少了朝贡。
宋朝灭南唐的局面已定,李煜继位,只能采取守业的被动政策。但南唐李煜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却维持政权15年,念念不忘故乡,再也没有回到宋朝,最后死在了另一个国家。
历史评价
历史上曾问南唐旧臣潘:“李煜真的是一个黑暗无能的人吗?”潘回答说:“如果他真的无能无知,怎么能保家卫国十几年呢?”徐铉在《武王陇西公墓志铭》中也写道:李煜善良,厌战于战乱之世。孔明虽在世,难保国;你既然行了仁义,亡国不耻!
扩展数据:
李渔的文学成就
李渔多才多艺,擅长绘画,擅长诗词歌赋,对节奏的理解非常到位,尤其是歌词的成就。李煜的词流传至今已有30余次。在内容上,它们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和。它虽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习气,但在人物和景物的描写上,却比花间派词人有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其部分词也表现出沉重的悲凉。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苍凉,意境深远,极具艺术感染力。
书画艺术
李渔不仅擅长诗歌,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李渔曾考证过拨法的起源,并将其归纳为“许、钩、揭、抗、拒、导、送”八种技巧。李煜擅长行书,线条苍劲,似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他还喜欢写大字,以帛为笔,有“夹书”之称。
百度百科-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