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的历史变迁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天下各州各建一庙,并以年号改称开元寺。

开元寺建于唐朝第二年(686年)。据说泉州富人黄守恭梦见桑树会长出莲花,于是在桑园建了一座寺庙,原名“莲花寺”。

其建造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但现在保存下来的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东西双塔是整个寺庙中最著名的。东塔为振国塔,为石塔,高48.24米。这座石塔自建成以来,历经多次修缮和损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南宋重建后保存下来的。西塔为仁寿塔,高44.06米。寺内还有一棵古桑树,已有130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

扩展数据:

开元寺建筑格局的特点: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紫云坪、山门(天王殿)、白厅、大雄宝殿、甘露谭洁、藏经阁。东翼有谭跃寺、全州佛教博物馆(弘毅大师纪念馆)、准提寺;在西翼,有疗养院,功德殿和水陆庙。两座石塔,镇国塔和仁寿塔,俗称东西塔,分别位于大雄宝殿前朝拜亭的东西两侧。

拜殿两侧的古榕树参天,大雄宝殿的雕刻技艺高超,尤其是梁槽间的24位飞天乐师,在中国古建筑中实属罕见。寺前平台上的七十二座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寺后廊上的两根古婆罗门蓝石柱,都是明代修寺时从被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庙中搬来的。

大殿由近百根巨型海棠式石柱支撑,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塑像庄严肃穆,是汉代罕见的密宗体系。大雄宝殿后的甘露环形祭坛是中国现存的三大环形祭坛之一,祭坛周围有24个木雕在空中飞舞。

百度百科-开元寺(福建泉州开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