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首饰盒的文化或者历史~ ~详细。

“化妆盒”是一个已经消失的词,连现代汉语词典都找不到,更别说被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了。但它却伴随了中国女性千百年,成为古代女性最亲密、最喜爱的共同对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首饰盒”。古人的首饰盒主要用于梳妆打扮,也是梳妆盒。

从古至今,一个小小的化妆盒里浓缩了多少女人的喜怒哀乐!其中最感人的一个故事是明代传说中的“杜十娘怒宝箱”。江南名妓杜十娘,生前悄悄存放首饰,找到丈夫赎婚。回家的路上,我怕她无良的丈夫把她卖给富商做妾,又把她推进火炕。被侮辱和伤害多年的她,积累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苦苦等待。有一次她被《心碎者》彻底击碎,她拿出化妆盒站在船头,把价值连城的珠宝一颗一颗扔进河里,然后跳了下去,被汹涌的浊流吞没。故事从化妆盒开始,到化妆盒结束。

这个化妆盒里到底是什么?《妆盒传承》从2000多件藏品中,精选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的传统银饰,制作成精美的盘子,供读者充分琢磨和欣赏。

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收藏,因为它已经成为历史,属于过去,现实中很难重现;但它有太多的历史遗迹需要回忆,它会把消失的历史痕迹复活在我们面前。

收藏最多的是簪和簪,是古人用来扎头发的饰品。汉族妇女喜欢编结的发型。长发垂在头上,用一个或几个发夹固定。发髻的缠绕方式和发簪的多样性带来五彩缤纷的装饰效果,令人赏心悦目。这款长短钗由金、银、玉、骨、木制成,镶嵌各种宝石,雕刻精细。从皇亲国戚到农妇,都有自己的发簪,但贵的显示了持有者的财富和地位。

发夹不仅是装饰品,还和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簪又名“福”,女子15岁。如果她结婚了,就会打一个结,叫做“上头”。做过“福”的都是要嫁的人,所以她叫“福”。男子一年一度的“冠礼”是成年的仪式,就是打一个结,在头顶戴上一顶皇冠。皇冠左右两侧预留两个小孔,用发簪穿过发髻固定。男人要经过“加冕仪式”,女人要经过“赠与仪式”,才能结婚,开始人生的重要转折。未成年女性不需要插发簪,通常将头发束在头的两侧,梳成树枝或角状。古人之所以称童年为“总角”,女生之所以称之为“少女”,来源于童年的发型和发饰。现在人们常用“和老公白头偕老”来表达恩爱夫妻,白头偕老。典故出自《诗经》:“君子白头偕老,与子偕老。”这个“副”是头饰,“瑜伽”是指头发下的金玉坠子,所以君子晚年的最后一句话是“副六瑜伽”,用来形容淑女化妆的头饰。女人天生是发簪爱好者,不分贵贱,常常自称“裙钗”,红楼梦中的十二女主角被世人称为“十二金钗”。可见古代男女各个阶段的称谓和愿望,从童年、成年、婚姻到老年,其实都与小簪有关。每个人都能hold住的发型和首饰,与中国人的生计如此息息相关,世界罕见。

这种发簪还能增加女性婀娜的步态。有一种吊坠珠链,是用一根丝状的金、银或骨棒连接起来,颤颤巍巍地插成一个发髻。它叫“行走”,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温柔淑女的形象。

“裙钗”有自己的女丈夫,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是四千年前商朝的妻子。安阳殷墟博物馆里有一尊穿制服的雕像,那威镇是方的,是人间的精灵,足以显示她统率千军万马的力量。没想到,在她的墓中,竟有20多件精美的玉器和多达490件的刻骨。多好的化妆盒啊!没想到,在她的头盔下,还有奇妙的发髻和发卡。这让人想起参军的木兰也在镜子上涂黄色的故事。原来中国的女性不是“爱红妆爱臂”,女性随葬品中簪女多于战刀,恰恰说明女中豪杰更爱“臂”和“红衣”。

发髻是头发的美。因为头发位于人体头部末端最突出的位置,最能展现人体的文采,所以高高的发髻往往是高贵身份的体现,国内外都是如此。也许是18世纪的欧洲女性,以她们的高发髻、细腰、喇叭筒裙赢得了我们的心。难道不知道追溯到300年前,15世纪欧洲女人的发髻竟然是一个巧妙的“盆景”,有狩猎、磨坊、堡垒、战舰,甚至还有一群牛羊。做这个发型,需要两斤发蜡,三斤粉,十几米薄纱,几百个发栓。这不是个人作秀,而是社会流行的一种时尚。如果伯爵夫人,闺房,小家碧玉互相比较,发髻会更塑更高。这真是不可思议!头上压着这么重的担子,能睡得安稳吗?我以为就这一家,没想到中国古代人的高髻也不示弱。在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守护神壁画中,有一个五代的女子,她头上的发髻做成一只巨大的凤凰,发髻的高度是她的脸的两倍多。但中国人不用打蜡,而是用剃毛水,用纸一样薄的特制木条泡水做成,再用各种发夹固定,让巨凤安全地位于头顶。刨花是水绿色的,发簪可以插拔,比头上堆的蜡、粉、纱要容易清洁卸妆很多。化上妆这么容易,是中国女人的聪明创造。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女性的发式,真的很漂亮,比如牡丹头、莲蓬头、钵盂头、破马髻、苏州绝、平三套、链髻、双板髻、圆髻、巴巴头髻、双飞髻等。每一种发型都有不同形状的发夹,这些发夹经过模制、锤打、切割和镂空。满族妇女还有一种扁长方形的发饰叫“扁方”,上面刻着吉祥的字。头发缠绕在扁平的正方形周围,并放置在头发的顶部。这是两个头,再盖上花冠,就成了大翅膀。

其实化妆盒里的首饰不仅仅局限于梳妆用的发夹,还有花环、别针、项圈、项链、手镯&等;from = forum 21 " target = " _ blank " class = " replace keyword " >手镯、吊坠、项圈、耳环、戒指、玉佩等等琳琅满目,身体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装饰。为什么只谈“首饰”不谈其他饰品,就是拿第一的饰品做代理,这和中国饰品的姿态变化有关。中国古代人的审美观念以头面部为主,其他部位用宽大的衣服遮盖,胸部用束腹展平。所有可以欣赏的东西都集中在人体的上半身,其中头发可以随意打扮和塑造发型的簪子尤其受到女性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装修的侧重点也在发生变化。现代女性很少扎发髻,发簪自然没用;露出脖子时,项链的装饰效果突出;光着腿,脚镯时髦;肚脐装很受欢迎,肚脐装饰也很畅销。然而,无论如何千变万化,源于古人审美意识的首饰依然优雅。不然项链、脚链怎么能称之为“首饰”呢?

由于收藏有限,“化妆盒遗产”里没有金钗,只有银钗。金钗比银钗更贵,更精致,所以银钗略逊于金钗。只有这样,银簪才属于平民阶层,才生动地展现了平民女性的穿衣打扮。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女性可能会享受到比古代更丰富、更花哨的化妆产品,但不要忘记,手工制作的产品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不是模式化的机械生产,而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创作。由于制作人的风格和工艺不同,每个银簪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很少是一样的。这种手工制作的优越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化妆盒是一个百宝箱,为现代人打开了古人装饰的美丽风景,值得欣赏。可惜这本书字数不多,只是简单的解释,研究功力还是不足。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是以资料收集整理为出发点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