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

物理学史:

高考物理学史概要(按人)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2)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与其质量无关。

(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如果没有摩擦力,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运动,即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一页(发现物体具有惯性,也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其运动)。

(4)发明了空气温度计;从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造了第一台观测天体的望远镜;

经典话题:

1.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障)。

2.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

3.伽利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与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伽利略从理想实验中推导出,如果没有摩擦力,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有了一定的速度,就会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右图)。

爱因斯坦(德国)

贡献:①用光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

②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总结出质能方程:e = mc2。

经典话题:

1.爱因斯坦提出量子论,普朗克提出光子论(错)。

2.爱因斯坦用光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右图)。

3.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定律,提出了光子理论(错误)。

4.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理论,深刻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误)。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话题:

1.虎克认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右图)。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

①总结运动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叫牛顿力学或经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他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经典话题: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什通过实验测得引力常数(右)。

牛顿认为力的真实作用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其运动(右)。

3.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卡文迪什

物理学的贡献:测得万有引力常数。g = 6.67×11-11N?平方米/千克2

典型话题:

1.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得引力常数(错)。

2.卡文迪什在实验室中第一次熟练地使用扭秤装置测量引力常数的值(右图)。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体在物理上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右图)。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标题:开普勒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定律(错)。

托勒密的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的贡献:测量天体运动。

威廉?赫歇尔(英国天文学家)

贡献: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天王星是用望远镜发现的。

☆唐宝(美国天文学家)

贡献: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是通过计算、预测、观测和摄影发现的。

泰勒斯(古希腊)

贡献:发现琥珀摩擦皮毛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如羽毛、毛发等。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电荷间相互作用定律库仑定律是通过扭秤实验发现的。标志着电学的研究已经从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话题:

1.库仑总结并证实了真空中两个静态点电荷(对)之间的相互作用。

2.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系统整理了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传递、感应、储存)。

(2)统一了天地电,发明了避雷针。

☆密立根的贡献: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量元素电荷

安德斯(荷兰物理学家)

发现超导性(即大部分金属的温度下降到一定值时,电阻会突然降到零)。

☆欧姆(德国物理学家)贡献:得出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贡献: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可以偏转周围的磁针)

经典话题:

1.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

2.法拉第根据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的偏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误差)。

法拉第

贡献:①电场用电场线表示。

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n △φ/△ t)。

经典话题:

1.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右图)。

2.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右图)。

3.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的研究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错误)。

4.法拉第发现了磁能发电的方法和规律(右图)。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一个作用力(安培力),总结出这个作用力所遵循的规律。

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经典话题:

1.安培首先发现磁场可以作用于电流(右图)。

2.安培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误)。

3.两根电流相同的平行线互相吸引,电流相反的则互相排斥。

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预言磁单极子一定存在(至今未发现)。

☆洛伦茨(荷兰物理学家)

贡献:提出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洛伦兹力)。

阿斯顿

贡献:①质谱仪的发现②非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的发现。

☆劳伦斯(美国)贡献:回旋加速器被发现。

☆冷慈的贡献: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汤姆森(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①发现电子(揭示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②建立了原子枣饼模型。

经典标题: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右)

☆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指导助手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

提出原子的核结构(记住内容)

发现质子

经典话题:

1.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的核结构理论,后来被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所验证(错)。2.卢瑟福的核结构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

3.卢瑟福的一个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计原子核的大小(右图)。

4.卢瑟福通过研究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对)的组成。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

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经典话题:

1.玻尔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系统,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定律(右图)。

2.玻尔理论是基于对粒子散射的实验分析(错误)。

3.玻尔的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保留了太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

☆贝克雷尔(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自然辐射现象(揭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经典话题:

1.贝克雷尔(右)首次发现天然放射性。

2.贝克雷尔通过对自然辐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结构(断层)。

☆伦琴(德国物理学家)贡献:伦琴射线(X射线)被发现。

☆查德威克的贡献:中子的发现。

八神庵?居里和丽芙?居里夫妇

贡献: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钋(Po)和镭(Ra)。②发现了正电子。

经典话题:

1.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电子(错)。

2.八神庵?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对)。

☆普朗克的贡献:量子理论

马克斯韦尔

贡献: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2)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认为光是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经典话题:

1.普朗克在前人对电磁感应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pair)。

2.麦克斯韦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误差)。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

贡献: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并确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翟墨(中国)

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墨经》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阴影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高考物理学史概要(按领域)

一.力学

1和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了重的物体不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英国科学家牛顿

1683年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

1687,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指出:

如果没有摩擦力,一个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一直以这个速度运动。

4.爱因斯坦在20世纪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

5.开普勒,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6,1798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

利用扭秤装置可以精确地测量重力常数。

7.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

发现由于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受到了频率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8,1827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保持不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第二,电磁学

9,1785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定律库仑定律是通过扭秤实验发现的。

富兰克林10,1752

通过风筝实验,证明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12,1911年荷兰科学家阿尼斯。

当大多数金属的温度下降到一定值时,电阻会突然下降到零——超导性。

13,1841 ~ 1842焦耳和冷次。

他们独立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的热效应定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4,1820,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电流能够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磁效应。

15荷兰物理学家洛伦茨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

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发现了磁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17,1834,冷词: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8,1832,亨利:发现了自感。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0,188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确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第三,光学

公元前21,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中国翟墨。

墨经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阴影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2、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奈尔: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定律——折射定律。

23.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理论:

一个是牛顿的粒子理论:光是一种光源发出的物质粒子;

一个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理论:光是一种在空间传播的波。

24、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25.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测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点。

26、1887赫兹:证实了电磁理论的存在。

27,1895,德国物理学家伦琴:X射线(伦琴射线)被发现。

28,1900,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解释物体热辐射定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将物理学带入量子世界。

29、1905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定律。

30,191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测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谱。

31和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物理粒子的涨落;

第四,原子物理学

32,1897,汤姆森

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以分离的,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提出了原子的枣饼模型。

33、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结构模型。根据实验结果,估算原子核直径为10-15 m。

34,1896,法国物理学家贝克雷尔。

自然辐射的发现表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卢瑟福,35,1919

用α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对原子核的人工改造,发现了质子。

36.1932年,查德威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时发现了中子,人们从中认识到了原子核的组成。

37.1932年发现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类:介体,传递光子等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多的基本粒子夸克组成,夸克的电荷可能是基本电荷的-1/3或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