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可以自己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还要从国外买船?
此时的清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并不是完全依靠洋人买船,而是要学习西方造船技术,组建自己的海军舰队,建造自己的造船厂。于是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先后设立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一系列工厂,学习西方的武器生产技术。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到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时,清政府制造的国产战船已达10多艘,并分布到国内沿海的各个通商口岸。
从以上史实来看,清政府确实可以自己建造造船厂和军舰,更不用说与造船厂配套的机器局了,还可以自己建造船只和火炮弹药。至于李鸿章为什么一直从国外购买军舰,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实力的差距。
对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政府来说,在造船厂和军舰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这一阶段,中国虽然在建厂造船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同时期的日本相比也处于领先地位,但这种领先地位只是暂时的,仅停留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与欧洲老牌海洋强国相比,现阶段的中国造船业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造船业起步较晚,建造的军舰无法满足海军和海防建设的客观需要。当然,它建造的军舰对中国来说是造船技术的进步和飞跃,但其质量和造船技术水平与英、法、德、意、美等欧美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国内造船业从65438到2009年是80年代出来的,比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不少年。
作为晚清洋务运动者,李鸿章创建了北洋水师。他也知道当时的中国造船技术还远远落后于欧美西方国家。如果中国的海军要有强大的实力,那么就有必要引进西方的军舰和装备。因为当时国内的造船厂只能生产一些木壳战船和铁壳战船,而无法生产李鸿章想从国外购买的巨型装甲战船。而且在中法马江海战中,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在法国远东舰队面前毫无抵抗之力,最终全军覆没,这也是促成李鸿章试图从国外购买军舰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在甲午战争之前,福州船政局已经建造了中国近代第一艘海防用的装甲船,也代表了中国近代造船的巅峰,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评审,最终编入北洋水师,但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和日本相比,造船技术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平原”号是典型的小型载炮艇,机动性差,设计航速只有10.5节,但实际上只能达到8-9节。
作为从福州船政局转到北洋水师的军舰,在北洋舰队已经边缘化,李鸿章对这艘军舰评价不高。黄海海战中,平远只是第二梯队与广东水师广兵一起掩护陆军部队在朝鲜登陆,但在随后的海战中,平远的表现也给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平远”号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业的最高成就,但抛开与欧美国家的比较,以日本为例。此时中国的造船业水平也低于日本。因为在整个中日海战中,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军舰是日本制造的,比如“三井舰”中的“李峤”号,第一游击队中的巡洋舰“秋金洲”号,都是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制造的。
综上所述,在甲午战争兵站爆发前,李鸿章倾向于购买西方先进的军舰和火炮。清政府虽然还能自制战船,但在技术上与外购战船相比实力差距太大。以至于在甲午中日宣战后,李鸿章试图快速向外国购买船只,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