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制盐历史

其实说澜沧江产盐在西藏并不准确。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青藏高原很久以前是一片海洋,所以积累了大量的盐分。后来海陆变迁,盐大部分埋在地下。直到地壳上升,青藏高原缓慢上升,岩层断裂,含盐盐层由深埋变为浅埋。人们只需要挖一口浅井,就会冒出大量的盐层。

于是人们把澜沧江的水引入盐场,融化后变成卤水。然后把卤水提取出来,放在盐场晒干,就成了食用盐。这也是为什么澜沧江在西藏产盐,澜沧江在世人眼中成为了一条可以用淡水制盐的神奇河流。其实不是这样的,但也是这个美好误会的帮凶。

产盐的澜沧江段位于西藏芒康县高山峡谷。这里山区潮湿,山谷干燥。每年3月至6月是最佳产盐期,干燥多风,有利于盐晶体的形成,这是盐田存在的重要气候条件。

芒康县的盐井和古盐田已有1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法的地方。盐田是就地取材,用石头、泥土、木板等材料建成的。河谷两岸有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盐田。西岸地势平坦,盐田很大。生产的红盐也叫桃花盐,一般是给牲畜吃的。东岸狭窄,盐田不碎。生产出来的白色盐是供人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