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婚俗有哪些?

壮族妇女婚礼的第一天是梳头:媒人和准新娘帮新娘梳头,新娘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她家,哭嫁歌有“父母”“兄弟姐妹”“叔叔”等多种。主要内容包括赞美父母的教养,抱怨自己生来就是女孩想结婚,抱怨自己结婚后哥哥垄断了自己的财产,或者怀念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等。曲调委婉动人,让人落泪。

“哭嫁”是壮族农民特有的婚姻习俗,历史悠久。大多数壮族农民生活在山区,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姑娘出嫁的地方,少则两三里,多则几百里,很难见到跨省、县、乡、天的。“时间在我遇见她之前很久,但在我们分开之后更久”,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想想就忍不住死去。“哭嫁”是指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坚强家庭成员告别家人,感谢亲友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告白。所谓“哭婚”,就是女孩子出嫁时,用“哭”作为替代品,来表达心声,抒发感情,迎接客人,告别亲人的一种形式。壮族妇女生第一胎的礼仪特别隆重。女方一怀孕,母亲就会忙着给孩子准备衣服鞋袜,婆家会给孕妇准备鸡、蛋、糯米。婴儿出生后,产妇的门上要挂一个柚子枝,或者插一把刀,表示家里有产妇。禁止外人借东西或其他孕妇入内。婴儿一个月大时,亲戚要带礼物,一般是鸡、蛋、糯米、童装,主人家要杀鸡鸭招待,并端出准备好的庄家甜酒让亲戚品尝,称为“吃满月酒”。产妇吃完满月酒,选择一个吉日,把孩子抱回娘家住几天,离开的婆婆为了避祸,平安快速的长大,会把锅灰抹在婴儿的额头上。回婆家,娘家会送一只鸡,一升糯米,一个粑粑。孩子一岁的时候,会举行“赶周”仪式,预测孩子的天赋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