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古城保护规划
《易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总体布局上将规划区域划分为“一核、两廊、三轴”,体现了“枕山围水屏”的徽州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一核:以历史城区内的重点保护区为核心,体现黟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让核心区与周边形成有机整体,以增长的方式和谐同步发展。两条廊道:沿漳河的开敞空间景观廊道和沿东部月山的古城周边生态绿色廊道。两廊的出现,让素有“桃花源里的家”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易县更加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三轴:一是易县历史文化发展轴沿国门后街、横沟线、北街,过通济桥至马田街,记录了易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一个沿东门路向东相连,向西进入易县古城的政务新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轴心,体现了易县未来城市发展的长远动力;一条沿客村连接河西新区北部至璧山的旅游度假休闲轴,穿过东岳山南麓,将易县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未来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一座特色鲜明的宜居可游生态园林城市。
规划中,易县古城墙部分恢复,主要在易县县城南部。
在规划中,居住用地的调整分为混合用地、传统居住用地和现代居住用地。混合土地主要在桂墩里、兴墩里、李明先等地区。这块地的主要功能是传统居住,酌情可能有一些旅游商店、居住酒店等功能。作为对原有传统居住用地功能补充,它的出现体现了易县历史城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承担旅游和商业功能,同时减轻传统建筑保护带来的经济压力。马田街及张宗为路与客村路交叉口区域以传统居住用地为主,部分区域恢复为传统居住商业街区;原历史城区以外的区域为现代居住用地,主要为新建居住区。在该规划中,现代居住用地在用地布局上对传统居住用地进行围合和保护。
规划中保留了原横沟仙地区的传统商业用地,并适当向漳河两岸扩展,形成连续的商业街。此外,在通济桥东侧规划一块商业用地,与长条形商业街共同构成易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业中心。原有的行政办公用地和科教用地保持不变,遵循古城的功能结构,在用地布局上形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但是,由于将来行政办公室将被搬走,建议在现有的县政府被留下之前,扩大周围的空间以形成小广场。县政府后面的办公楼可以改造成易县图书馆或者易县历史博物馆。向阳大桥桥头现状公交站对面新增一个旅游停车场,满足游客停车需求,其余公共设施保留。恢复保护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