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匡的高安名村。
高安最大的三个匡氏村是:项城镇华阳行政村匡坊村;石脑镇高沙行政村后夼村;龙潭镇万山行政村的老房子。邮寄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梅口村瑶湖自然村。
瑶湖名字的来源。据《读史记》记载:“瑞州府西南二十五里有一药湖,相传因卢希安弃药于湖中而得名。流入漓江(今高安市晋江)。"
据读史书记载,蜀江在瑞州统治北方。发源于袁州万载县龙河渡,流向上高县灵江口,与新昌县颜夕汇合,经县城向东出,在南昌汇入象牙湖,进入张江。又名晋江,又名金水。
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记载:“蜀水亦称浊水。从大宅西南,转向东方,以两崖为界。”
北宋初年,匡正从新建的西山匡坊(今南昌市安义县石壁镇香坊村)迁来。是高安匡氏的祖籍和发祥地。瑶湖村本身不大,人口也很少。但高安及其周边的上高、宜丰、新余、袁州区、凭祥、奉新等地的人口都起源于此村。高安匡人聚居的村落都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瑶湖村。其中,高安最大的师旷村华阳矿房和第二大的师旷村高沙,都直接起源于瑶湖村。村子本来是个土质好,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后来由于晋江多次水灾,大量人口外迁,瑶湖村已经从一个上千人口的大村变成了一个100多人口的小村。邮寄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万山村老屋匡家自然村。
宋徽宗赵霁政和年间(111 ~ 11118),匡静从上高县靖江镇大塘村迁来,这里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也是高安近一半村落的直接发源地。明代有四士,多举人、秀才。村里大部分家庭经营古玩字画,比较有钱;高安第三大村(1982);龙潭镇是第二大村(1982),仅次于龙潭镇高湖行政村中的贾鹏自然村。村子在元朝由于大局的牵扯而被破坏,活人被砍头,死人挖坟,房屋被毁。能逃的都逃了,百姓一时四散。元代迁居泸州的匡氏家族也在此期间逃往四川泸州。现在这个村庄是由明朝建立后洪武年间逃到南京的匡君石和匡任军两位祖先重建的。邮寄地址:江西省高安市向城镇华阳村矿房自然村
宋朝元丰年间,匡海田从龙潭镇瑶湖村迁来,是周围最大的自然村。邝坊村是高安最大的村庄。是高安市向城镇最大的村(1982)。在高安和高安的交界处。该村人口众多,姓氏单一,处于高安、上高交界处,政府权威相对较弱。所以村里比较强势。邮寄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高沙村高沙匡家自然村
宋绍兴年间,匡顺达、匡胜达分别从瑶湖村前室、后室迁来,形成高沙前后的局面。建村之初,为了防水,村子建在一个土堆上,古代称土堆上的条件家。后因管辖高沙村,故称高沙州家。其中后夼村是高安第二大村(1982);石脑镇第二大村(1982),仅次于石脑行政村牌楼村。但由于牌楼村是由相邻的四个村(钟芳村、茶园村、七间村、边霞村)组成的,后巷村实际上是石脑镇最大的村,或者说高沙矿家是最大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