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哪个皇帝时期、谁编的?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朝开国皇帝朱迪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小光主持编纂了一部中国古典名著,原名《文学大成》。永乐皇帝亲笔题写序言,命名为《永乐大典》,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22877卷(目录60卷),10。

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百科全书。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早了300多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选录保存的古代典籍多达七八千种,是前代的五六倍,如《文艺》、《太兰》、《元规》等,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但收藏的图书只有三千多种。

扩展数据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编纂完成后,只抄录了一本,称为《永乐原本》。到了嘉靖朝,怕礼损,又重录了一份,叫《嘉靖抄》。因为这两个大典都藏在宫里,所以没有出版,流传也很少。在改朝换代和内忧外患中被盗、被抢、被烧,“原版”不见了,只剩下400多本。《永乐大典》从编撰到毁灭的600年间,留下了许多传说和千古之谜。

《永乐大典》编好后,放在南京文远馆东馆。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选了一些书带到新都。正统年间,永乐大典正式置于文楼。永乐、万历年间,虽有人提出过刊刻,但因“人力成本巨大”而未能实现。

明朝皇帝中,明世宗(嘉靖帝)最爱《永乐大典》,他通常在办公桌上放几本《大典》,以备随时翻阅。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中发生火灾,三大殿全部烧毁。火势蔓延,很快危及文楼里的盛大仪式。明世宗一夜三金,及时挽救了大典。明世宗为了防止以后发生类似的灾难,想出了重录大典的主意,多次和大臣徐阶商量此事。

百度百科-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