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教育部新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将匈奴全部删除
首先,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多民族国家。在近代“中华民族”理论形成之前,中原主要民族汉族与最少民族1发生冲突。对中原主体民族“华夷”理论的描述,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更是无法回避的话题!现代网络发达,稍加研究和发掘历史,甚至观看历史还原性很强的影视作品,就会更加发现这一点。所以“打败匈奴”显然会被人知道,不会因为历史教科书的删除而被淘汰。
2.更有可能的是,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一些目的不纯的人发表“你不知道的初中没教过的历史”来吸引人们的眼球,那就更值得大放厥词伤害民族感情了。不像韩国和朝鲜长期否认曾经属于中原政权管辖的事实,但删除这段历史会像日本删除“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一样可疑。这是不科学的行为。
3.我看过老教材,感觉这里的一些问题是,整个历史都聚焦在中原的发展上,这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民族融合”上花的篇幅不够,没有连贯的整体思路。另一方面,在冲突中,有些事件根本没有记录。另外,关于打败匈奴的那一段,主要是用汉民族复兴壮大的口吻写的。然而,以前教科书中有偏见的内容是可以纠正的,而不是可以避免的。在民族思想方面,根本没有中国民族理论。
总的来说,教育部不妨这么做。
修改所有关于民族融合与冲突的内容,树立开放、包容、理解的民族融合观,告诉学生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冲突。它不是绝对的善恶,而是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当然,必须是白色的)
可以打击主体的民族优越感,教材要适当增加少数民族文化成果的描述(如少数民族汉诗作品等。),增加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描述,用“中国”覆盖,增加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论证。本文阐述了汉族的形成和北方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说明,使人们了解“南方汉族”与原住民的关系。“汉族”从来都是一个像“中华民族”一样的大集体。
3.多加几个民族之间友谊和情感的故事。
有比“删除”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