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p的性格贡献
格利普早年注重矿物学、生态学和地貌学的研究,特别是对珊瑚、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研究。他是古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古生物的形态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分类要注意岩石的堆积特征和环境。他还提出沉积岩的分类应注意其成分和结构特征,以及其成因。《地层学原理》这本书出版于1913年,是按照地球的圈层来讨论的,包括了广泛的地质领域。他和H.W. Summer于1909-1910年出版的《北美标准化石》,科学地论述了物种的发生和个体发育,是当时重要的参考书。格利普把他的余生都献给了为中国奠定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基础的伟大事业。中国最早的地层古生物学家大多来自格利普学派。1922年,帮助丁文江建立中国古生物学。在1922-1936期间,他亲自撰写出版了8部中国古生物学专著,主要涉及珊瑚、腕足类、枝角类、腹足类等化石,为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中国地质史》(直译为《中国地层学》,第1卷1924,第2卷1928)和36幅亚洲古地理图,是对中国地层学和亚洲古地理的系统总结。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了脉动说,认为地层发育、古地理变化和古生物演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该领域的主要著作有:《年代节律-脉动理论》、《地球历史的新观点》(1933)、《脉动理论对古生代地层的划分》(1932-1938)、《上脉间期在中国地层学中的意义》(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