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改名黄山后有什么影响?

徽州改名黄山后的影响有:徽州文化被继承,歙县被原徽州府瓜分,徽州重镇绩溪县被分出。

1,徽州文化影响。

著名的徽州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徽州改名黄山,使得徽州文化的地名载体消失,历史中断,徽州文化的名牌也随之消亡。“皮不存在,毛就附着。”如此巨大的无形资产流失,让全国所有有识之士痛心。1997年3月,原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说:“徽州改黄山,是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

2.原徽州府治歙县。

歙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该法规定,必须保护和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布局的完整性。但在1987年,有人竟然将歙县一分为二,新成立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县级徽州区,归黄山市管辖。历史上,徽州是一个六郡的州,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现在沦落为只辖四镇三乡的小小县级区,对徽州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是一种嘲讽。

3.脱离惠州重镇绩溪县

绩溪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徽州的名字来自绩溪县的惠玲、惠水和惠村。绩溪的徽菜、徽墨、徽商、徽派民居、文化名人,是离屯溪仅57公里的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1987年,绩溪县18万人的意愿被置之不理,划给了远离143公里的宣城地区,使绩溪成为继婺源之后第二个脱离徽州本部的县。

扩展数据:

惠州改名事件的结果:

黄山市,地级市,1988年7月正式成立,1983年国务院批准的科学、合理、强大的生命力被撤销。蓬勃发展的黄山市,将其改为市辖区;将安徽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改为市辖区,将为黄山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将黄山市政府驻地由黄山甘棠镇改为距黄山79公里的屯溪;将徽州文化发祥地、徽州治所和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划分,划出7个镇设立县级徽州区。绩溪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宣城地区...这一次徽州和黄山的行政区划大改,被嘲讽为“乔是乱子太守”。

从此,徽州的名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黄山的名字。黄山、徽州一带一片混乱。改徽州为黄山市的文件下发后,安徽省和华东地区一片哗然,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有一首民歌为证:“绩溪哭,歙县怨,屯溪跳,静德恼,山哭,山闹。”

县级黄山市的快速发展,让惠州的一些领导觉得划黄山市是地方利益的损失,于是要求省里管黄山市。1986年6月,安徽省决定将省辖的黄山市交由惠州代管,实行交叉兼职管理制。徽州区委书记还兼任省辖黄山管理局党委书记。

百度百科-惠州更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