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很多传统文化很难和现代文化融合?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个环节,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传统文化是昨天的文化创造活动的积累,是能够影响后代的文化成果。现代化是当前历史进程的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必然联系。对传统文化采取民族主义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是有失偏颇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它要么表现在物质载体上,如,要么表现在语言上;或者表现为抽象的人格、能力、民族心态、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或者表现为各种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和储存。简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积淀,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今天的创造活动将在明天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在形成新的文物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历史存在影响着未来的文明。比如石器文化的遗存,催生了青铜文化。这种互为因果的渐进传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存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我们应该理性地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要摒弃传统中黑暗消极的东西,如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和人权等。现代化需要发展民主、科学和法制。这是传统文化所缺乏的。因此,在肯定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糟粕,这样才不会情绪化,失去辨别能力,从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错误的理由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不是一潭死水。这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丰富。否则不会成为现实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该认识到它同时关系到现在和未来。我们把发展视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立起来。事实上,任何现代化都只能从现实的传统文化出发。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一旦被破坏,文明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决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检验,剔除那些过时的东西。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工业化、教育大众化、科学化为特征的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主宰世界的现实决定了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会走向现代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也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反复的争论。这一历史现象清晰地启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如何现代化?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必须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