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隧道的历史
主桥两端有民族风格的桥头,每座35米高,从底楼大厅到亭子共7层,有电动电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协调得非常漂亮,整座桥极其宏伟。如果从底层坐电动电梯,可以直接参观桥面。放眼望去,武汉三镇连成一体,长江相隔的京汉、粤汉铁路也相继开通,形成了完整的京广线,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险成通途”。
[编辑此段]桥梁特征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汉阳龟山和武昌佘山之间。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然护城河”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也是自古以来长江第一桥。它是中国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桥梁。建成后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为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9月1955开工,6月1957、6月10、6月15竣工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很多指导。但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政府撤走了所有专家,终于建成了。大桥建成后,武汉三镇将融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宏观来看,大桥建成的意义是连接京广铁路,使长江南北铁路运输畅通。在毛泽东于1956年6月(当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第一次到武汉游览长江后所写的诗《水调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护城河成通衢”这句话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在沟通中国南北交通方面的重要作用。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主桥为双层钢木结构梁桥,兼具铁路和公路功能。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复线铁路桥。该桥有八个桥墩和九个孔,每个孔的跨度为1.28米。万吨巨轮可以从桥下通过。除第七墩外,八墩全部采用大管桩钻孔,这是中国桥梁工作者首创的。
这座桥像一道飞舞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中铺就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贯通(两线改称京广铁路),南北交通发生根本改变,极大地推动了武汉铁路枢纽的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成为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大桥通车后,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前五年运量达8000多万吨,火车运输时间缩短约2400万车次,节省的货运费用超过整个工程成本。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桥梁的吞吐量也越来越大,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更是难以统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2年8月和9月,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第一次大修。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估计这座桥的使用寿命至少是100年。
目前,武汉长江上有6座桥梁,分别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另有一座二七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