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17集秦国崛起音频(解说)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战国是一个崩溃的时代。东周崩溃,相互竞争,战乱不断,诸侯兼并,弱肉强食,险恶无比,使得诸侯国经常处于危急关头。强者并不总是强者,弱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改革变得强大。秦国的崛起特别出人意料,是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奇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从此,中国作为一个长期一体的政治体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对秦国的崛起充满好奇。是什么让它实现了从蛮荒小国到无敌强国的惊人逆转?
公元前9世纪末,嬴姓氏族的首领费子,因善于养马而受到周的器重,被封为诸侯。在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的秦国土地上建城,从此称为秦。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从濠井迁都洛邑而被封为诸侯,并封授今天陕西岐山和风水之间的土地。从此,秦国正式成为东周的诸侯。然而,周平王实际上只是给了秦襄公一张空头支票。此时秦国的封地实际上在游牧民族西戎的控制之下。经过几代人的浴血奋战,秦国收复了这片土地。此后,在西戎的包围下,秦国艰难地生存和发展,正是这种生存环境造就了秦人崇拜的人格。秦国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封闭落后的状态,使得一向以文明自居的中原诸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把秦国视为蛮夷之国而非同类。
曾振玉:当时秦国因为地处西部边陲,落后,建国比中原晚了两个多世纪,与西戎杂居。所以中原在全国联盟的时候,往往不邀请秦国参加,认为秦国是一个野蛮落后的国家。
在秦国历史上,秦穆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公元前659年登基,以知人善任著称。在一些贤明的大臣如百基拉和钱叔叔的帮助下,秦国对强大的东方邻国晋国取得了一系列外交和军事上的胜利。第一次东扩疆域至黄河以西,成功招安西戎使臣于,击败西戎。但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繁荣不能靠一个强有力的君主。为了彻底摆脱落后的局面,秦国需要先进的制度和法律。在秦穆公死后的三百年间,秦国一度陷入一系列的混乱,经历了、躁公、简公、生仔四代乱政,国力衰弱。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从早期的宗法封建制向中央集权的官僚制转变。春秋末年,汉、赵、魏三分天下,晋国又分三国。其中,魏在率先推行政治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并在各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使魏迅速跃升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但秦国千疮百孔,长期内乱,制度落后,导致农业衰落,经济萧条。王权之争造成君臣不和,官僚混乱,办事拖拉,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威信。秦国民风虽然彪悍,但民众热衷于私斗而非为国而战。
公元前5世纪初,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不仅是秦人的奇耻大辱,更加剧了强烈的危机感。然而,危机也可能成为最大的推动力。公元前362年,雄心勃勃的年轻君主秦孝公登基,他发誓要恢复穆公的故乡,夺回河西之地,改变诸侯对秦的劣势地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秦孝公意识到必须改变秦国混乱落后的局面,否则将无法生存。他迫切需要一个有远见卓识,能够全面考虑并实施秦国强有力改革的人才。于是,秦孝公颁布了一项关于寻求人才的法令,开出了最优厚的待遇,让宾客和大臣们都能拥有在秦国强得出奇的人,而我则尊重官员,与他们平分土地。魏国的一个年轻人听到这个命令,伤心欲绝。他就是商鞅。
商鞅原名公孙阳,生于魏国,故又称魏阳。后来,他被称为商鞅或尚军,因为秦孝公给他的城市。商鞅从小就喜欢学刑名。他来到第一个实行变法的魏国学习《法经》,希望能大有作为,但结果却没有得到王维的青睐。当商鞅听到秦孝公的命令去寻找贤人时,他仍然带着《法经》来到秦国。历史上,商鞅在见到秦孝公后,首先提出“皇者当王”,即实行仁政,以德教化百姓。这样的治国措施需要良好的基础和几代人的努力。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帝王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和务实的孝道,渴望执政时实现强国的理想。所以他不敢对帝道和王道感兴趣。最后商鞅讲了以争霸为核心的强国之术,立刻深深吸引了萧公。他不由自主地把膝盖往前挪了挪,离开了桌子,一连几天他都不厌其烦地讲话。商鞅所说的强国之术,就是变法,就是通过改革法制,让我们快速走上强国之路。商鞅为秦孝公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政治改革蓝图,萧公对此印象深刻。正是这种天下少有的君臣相识与默契,成就了这场为秦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改革。
任何改革都会受到传统观念和保守势力的质疑和阻挠。早在商鞅之前,李悝就在魏国和楚国的吴起进行了变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不能彻底实施,以失败告终。虽然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然而,在秦国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同样困难。变法开始前,商鞅面临秦国各种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质疑。
杨振宏:当时旧贵族最重要的两个代表是甘龙和杜挚。他们坚决反对政治改革。他们的主张是,如果你进行政治改革,肯定会引起世界混乱。商鞅对此进行了坚决的驳斥。他认为三代圣王都是独立于过去的礼仪,达到了一个国王的境界。所以他认为,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固守过去的法制,只有智慧的人才会是开启一个时代,创造一个制度的状态。
在如今的三秦大地,一部关于商鞅变法的大戏即将登场。《商鞅变法》作为经典剧目,在秦腔领域多次获奖。如今,距离这部剧的最后一场演出已经过去了五年,它似乎也像商鞅变法一样成为了历史。然而,编剧王和主演刘希望改编剧本,并将该剧重新搬上舞台。
王:我们主张以史为鉴。这些历史上,或者现实生活中的著名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用秦朝的历史故事来反映这种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是有启发作用和促进作用的。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时至今日,这种以高亢嘹亮的唱腔和快速的曲风著称的艺术,依然流行于陕西各地。但是,要让商鞅变法再次登上舞台,还有很多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三秦之地没有多少人看好商鞅变法这部剧。在现实历史中,商鞅面临的困难更大。商鞅制定改革方案后,并没有马上公布。他希望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精彩亮相,以便将他的立法精神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
这是一件小事,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商鞅让官员们在市场的南门立起一块30英尺长的木头,并宣布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奖励10公斤黄金。对于这样的好事,老百姓真的不敢相信。一时间全城轰动,百姓围观。四赏之下,必有勇者。终于有人走过去把木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兑现。它像微型杠杆一样撬动了强大的改革机器,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戏开始了。
商鞅变法历时十余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这是尚军的一部古书,记载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强调法治,把奖惩机制落实到法律法规的各个方面。为了使秦国迅速强大,商鞅把全国的力量集中在农业和军事上,实行了强有力的农战结合战略。但由于内容繁杂等原因,一般认为此书并非商鞅所撰,而是商鞅信徒和法家的综合之作,也有学者将其视为伪书。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洗,除了这本《尚军书》,商鞅时代的经典完全消失了。长期以来,后人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因缺乏实物证据而难以取得进展。这里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秦国的故乡,收藏了大量的秦国文物。但是,直接记录商鞅变法的文字,找不到几个。不仅在这里,在整个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关于商鞅变法的原始文字记载已经消失。
这些古代器皿虽然形状、年代、材质不同,但制作精美。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爵,古代的一种饮水器,形似麻雀。古代贵族祭祀祠堂时,要给祖先敬酒。所以,贵族就成了贵族的专用物,也成了地位的象征,用来给贵族和士人分等级。商鞅改革了秦国原有的爵位制度,重新整理了爵位的获得、提升和继承原则。其基本精神是:立功者显荣,无功者无财,即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者,不论出身贵族、学者或农民,均可按斩首数量给予爵位。当他们被打败时,他们将被剥夺骑士身份。男人成年后,只是降了几级,继承父亲的骑士身份。如果他们想获得和父亲一样的骑士身份,就必须依靠服兵役。
杨振宏:政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实际上是贵族制度的改革。是以爵位制度的改革来传播他的政治改革,爵位可以从贵族专属变为庶民,打破了原来非常严格的贵族社会。
爵,虽然给了我们直观的印象,但毕竟不是商鞅变法的直接证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极其期待找到关于商鞅变法的原始文字记载,应该是记载在当时使用的竹简上。但在秦国故土,这些承载着秦国崛起的秘密档案至今未被发现。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远离秦国的土地上出现了几项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间接证明了《尚军》一书的真实性..1983期间,湖北省江陵市张家山荆州博物馆在整理西汉初年墓葬时,发现了大量的竹简。吕后西汉初年张家山竹简中发现的法律文献《二年律令》,其中载有一部完整的名田名宅法,虽然是汉初的法律,但可以确定其基本精神是继承了其之前的商鞅变法。实行贵族土地等级占有制,采邑地主以户为单位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对土地没有权利,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商鞅在二十品中正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制度和名田制度的改革。名称:指按照新法规定,将土地登记在自己名下,以示占有。老百姓以上的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身份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土地可以继承,从而将土地所有权延伸到普通农民。允许通过土地复垦、出让、出售等方式获取限额内土地。解决批地不足的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公务人员,没有爵位的吴石、庶人可以占有一公顷土地和一间房屋,二十品第一品的男秀才可以占有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八+0.5公顷土地和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八+0.5公顷土地。标题越高,字段越多。到了19级的关内侯,可以占据95公顷的土地和95座房屋,是普通庶人的95倍。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秦国的繁荣不再是纸上谈兵。为了增加国民收入,商鞅开始征收户籍税,强制实行小家庭制度,规定除一个儿子外,所有儿子结婚后必须分家立户,否则户税加倍。至此,五口之家成为中国家庭的基本模式。
杨振宏:在《汉书》食货的记载中,有西汉中期大儒董仲舒的记载,说:直到秦代,商鞅改变了皇帝的制度,然后,废弃的矿田为百姓开辟了道路,百姓不得不买卖。确实反映出商鞅变法确实是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因为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土地买卖,这在更多的古代是史无前例的。
如果说富国的基础集中在农业,那么商鞅的强国之道则体现在军事上。他采取了最严厉的奖惩机制,有军功的人会按自己的速率来兑现。如果没有军事功绩,宗室也会被剥夺爵位成员资格。商鞅为了鼓励秦人勤政种田,用于作战,制定了残酷的刑罚,对逃避农战的人的惩罚甚至比农战还要痛苦。在赏赐方面,商鞅压制各行各业,使秦人只能在农业和作战方面获得封号之路。变法措施严重削弱了秦国贵族的既有利益,立即引来强烈反弹。他们用各种方法阻挠政治改革,并鼓励人民闹事。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坚持依法治国的信念,通过严格的法律和铁腕手段向一切敢于挑战法律权威的势力宣战。秦人长期与戎人杂居,性格勇猛无情。私下打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私斗破坏了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内耗。商鞅下令,严禁私斗,违者将视情节处罚。但几百年来,秦人野蛮、庸俗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商鞅面临着整个秦社会的强烈抵制。
据报道,商鞅一天内在渭河边处决了700多名犯人。渭河染红,哀嚎声震大地。这种法律是人民所不能接受的。新法实施一年间,他来到首都给千百年来的反对者写信,一度形成强大的反改革思潮。商鞅对萧公说:这些人是扰乱教育的人,把他们都流放到边疆去。接着,又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成为考验商鞅和秦孝公改革决心的试金石。的儿子项违反了新法。根据新法律,王子应该受到在脸颊上纹身的惩罚。以前有个规定,刑罚不如大夫,贵族免于体罚。但商鞅认为,如果法律不起作用,那就是自上而下的犯。所以必须依法处理。秦孝公再次给予了支持。因为王子是继承人,所以他不能被惩罚,所以他用鞭打和割鼻子的方式来惩罚王子的两个老师,以惩罚他们糟糕的教学。几经周折,无人敢轻易提起,触犯新法,在全国成功实施。三年后,变法成果初步显现,山中无贼,民敢公战,不敢私战,乡市治。
曾震宇:重刑轻刑,法治只是商鞅思想的第一层次内涵,第二层次内涵,我称之为商鞅的道德理想主义。用商鞅自己的话来说,惩罚就是惩罚,现实社会是高度文明的,只有在这个社会长期的法制之后才能实现。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即使是普通百姓也不需要官员的存在。
咸阳地处丰水与水的交汇处。据世界上游说,它控制着世界的生命,是控制东西交通的重要要道。孝十二年,由渭水上游的溧阳迁都咸阳,以迁都为契机,启动第二次变法。此时商鞅已被封为一人一万余人的巨著。他会更彻底地进行政治改革,进行全面的体制改革。传统的分封制正在迅速向郡县制转变。商鞅把小城镇、城市、集会等分散的自然部落按照大致相同的规模编制在一起,设置地方行政组织:郡,全国共有31个郡。郡县制使分封制下分散的力量高度集中到秦国的中心,有利于秦国集中所有力量,从而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即使在当时的世界上,这种政治制度也是一个创举。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高度评价商鞅,推行在郡县制下建立官僚制度的政策,称之为官僚革新政策。认为这是秦国越来越强大,最终战胜群雄,建立起中华大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臧志飞:从历史影响来看,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的基本格局和历史基础。它不仅在行政区划上奠定了县,包括后来的省,包括我们现在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历史基础,而且在人口管理模式和土地管理模式上也奠定了以后朝代的基础。所谓千年之法,都是商鞅之法,秦之法。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商鞅进行了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所必需的标准化工作。一是为了开辟新的领域,即扩大亩面积,将原来长100步、宽1步的小亩制改为长240步的大亩制,以适应日益提高的农业生产力。第二,人头税最初是向傅征收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统一计量。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正被非常郑重地拿出来。这是2000多年前的测量仪器。这个测量仪器的左侧刻有秦孝公十八年的铭文,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的统一圣旨。一个看似普通的测量仪器,却刻着秦国两位重要君主的手迹,可见其与秦国的崛起有着莫大的联系。
周亚:这是方胜商阳。他是秦十八年商鞅制造的一种量具,主要是测量体积的器皿。特别重要的是记录下这个体积的一种计算方法,1.6寸1/5寸,以及这个立方寸的体积。我们知道统一度量衡,秦始皇用的就是这种度量衡制度,是商鞅时期确定的。
就是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这是湖南省龙山县的一个偏僻的土家族小镇里耶。千百年来,这座大山深处小镇的居民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2002年,这里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在古城河边的一口井里,出土了三万多枚秦代竹简,内容主要是秦统一前后的行政文书。由此可知一个小镇的政府机构是如何按照秦国的规范体系严格有效地运作的。如今,这些记载着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竹简,安静地摆放在湖南里耶的秦简博物馆里。导演彭每天都和这些展品打交道。在他看来,这些竹简不仅仅是枯燥的公文。他们是秦国基层政府和人民严格按照国家制度工作和生活的典范。它们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秦国从中央到地方高效运作的秘密。
彭:这个单子非常详细的讲了对官员的一个考核,因为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绩效考核。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在官员考核的行使过程中,如果你的工作表现不合格,你的工资将在年底降级。如果考核优秀,所有福利,包括工资,包括饮食,包括家庭。这个简也很有意思。现在我们坐飞机有时候要持身份证,还要检查你的长相。但在2000多年前,他在秦朝也记载了这一点。这个简是通关证明。它记录了你的肤色、身高、性别和头衔。
规范化的制度使秦国的官僚机制得以高效运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国正在形成。依靠商鞅制定的制度法律,秦国从地方官员到普通百姓,在整个国家机器中像齿轮一样紧密准确地运转着,带领战车隆隆开动。此时的秦国是全民皆兵,迅速成为战国时期最得力的虎狼之师。孝八年,商鞅亲自率领秦军攻打魏国,大获全胜,斩首七千人。孝宗十年,商鞅又率兵攻魏,取得胜利。孝二十一年,齐威战马岭,魏十万大军降,大将庞涓自杀,太子沈被俘。这是商鞅等待20多年的最好机会,也是秦国被魏国夺走40多年后洗刷耻辱,争夺天下的最好机会。商鞅当即向秦孝公建议,秦与魏相持不下,不是魏与秦,就是秦与魏,然后攻打魏国。秦孝公立即听从建议,派商鞅率军进攻,粉碎了魏军。魏国深受打击,害怕秦国再次进攻,被迫将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大约一百年后,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评论齐威秦军队的战斗力时说,齐威武不可遇魏兵,魏兵不可遇秦锐兵。是新法重赏厚信,重罚造就了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
李开元:秦军是不可战胜的,六国没有办法抵抗,因为秦军有非常先进的军事制度,征兵制度,包括它的武器系统。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实际上是以军事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基本上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是着眼于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但这种军事实力也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但其重点是提高战国时期的竞争力。
经过20年的努力,孝文终于重现了秦穆公的辉煌。孝宗十九年,周天子封秦孝公为“恶霸”。第二年,诸侯国纷纷前来祝贺,秦派太子带领戎狄九十二国朝见大会诸侯周天子。秦孝公也实现了他当初的诺言,赏赐商鞅十五座城池。商鞅在魏国未能施展抱负,在秦国达到了他辉煌一生的顶峰。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充满杀机的巨大阴影正向商鞅逼近。
这是湖北省云梦县的睡虎地。1975,几个农民在挖排水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坑。这座墓被重新发现,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巨大空白。墓坑内发现大量有文字的竹简,内容以法律文书为主。这不仅证明了商鞅在《法经》的基础上为秦国制定了贼、盗、囚、捕。还制定了许多行政和民事法律,商鞅通过立法为秦国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集权官僚国家的基本框架。在商鞅建立的法律制度中,最有特色、最受诟病的是被告人坐在一起的制度。如果一个人违法,他的亲属、邻居和上下级都必须举报,否则将一起受到惩罚。为此,他们编制了五位一体和十位一体的系统。
商鞅变法虽然使秦国迅速强大,但他的铁血统治也使秦国充满恐怖。被剥夺了权利,受尽折磨的旧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时刻在等待复仇的机会。
公元前338年,孝老病死,太子项继位,国号惠文王。惠文王一登基,一批反商势力迅速聚集在他的周围,为首的是被割了鼻子的太子老爷公子钱。他们宣誓和商鞅一起宣誓,共同起诉他谋反。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杨振宏:当时商鞅就开始逃亡了。逃到关下的时候,他想过夜。结果店主让他出示公章,可以表明身份。没有这样的证明,他不敢带他,说尚军有命令。如果要过夜,必须用公章(证明)。如果你没有我,我不敢挽留你。
不久,商鞅在逃跑的路上被秦军杀死。惠文王下令把商鞅的尸体运到咸阳,施以最残酷的刑罚——车裂,相当于后世所说的肢解。然而,惠文王虽然痛恨商鞅,死得很快,但作为秦国的新君主,他清楚地意识到商鞅可以死,他的法律不能废。新法不仅使秦国摆脱了落后,变得富强,成为一个高效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且新法成为秦国稳定发展、实现千古传承的基本保障。商鞅的大部分变法措施并不是商鞅倡导的,而是大量借鉴了东方国家特别是郭玮的经验。如带头为魏,而在美国,他又带头尽自己的能力发展教育,发展农业,建立法制。吴起在楚国推行新政时,使君三世的子孙获得爵位,废除了石清世禄制度。韩、赵、魏早在春秋末期晋国大夫时就开始扩大自己的亩地。那么,是什么让商改在战国脱颖而出,取得巨大成功呢?
李开元:秦国本身就比较落后。落后的时候没有完整的体系,体系非常不完善。这时候商鞅带来了更文明的新制度,他也愿意接受。萧公是一个很强势的君主,他有很强的改革欲望。他在位时间长,所以能一直支持商鞅,将两次改革进行到底。
杨振宏:很多人评价商鞅,说他是个小人,但如果这样的人管理国家,他其实是绝望的。所以,即使商鞅本人受到了批评,也得到了一些不好的评价。但是,他在这个系统本身确实是有效的。所以从国家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来看,这应该说是两千年制度的一个基础,一个根基。
公元前221年,商鞅变法138年后,凭借商鞅创造的秦律和商鞅培育的强行军,秦始皇完成了推翻诸侯、统一中国的大业,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