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历史

西双傣语是十二的意思。西双版纳有十二个版纳: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版纳勐海、版纳勐浑、版纳勐嘎、版纳勐遮、版纳纳西丁、版纳勐腊、版纳、版纳伊乌。西双版纳是明朝隆庆四年(1570),宣慰司(当地最高长官)将辖区划分为十二个“版纳”(傣语“版纳”意为1000亩,即一个版纳为一个收税、征款的单位)。从此,阿呆就有了“西双版纳”的名字。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为近邻,陆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边境线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为湄公河。它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然后流入太平洋。它被誉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不仅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国营农场。这里居住着13个少数民族,包括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占全州人口的74%。

西双版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诸葛亮率军平息三国叛乱后,收复了。后来,唐朝也在西双版纳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在宋朝,西双版纳由大理统治。元朝中央在云南建省,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使云南包括西双版纳在内牢牢地处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明朝收复云南后,在云南建立驻军,加强统治。清朝和民国都在这里设置州县,政权十分完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双版纳又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