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六月会的民俗活动
一年一度的热贡六月节是青海省同仁县龙吴峡谷藏族村寨中一个独特的以取悦神灵为主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它有700多年的历史了。热贡六月节的祭神方式在所有藏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其起源。六月将有以下特点:
一是有固定的舞台时间——每年农历6月17日至6月25日举行。但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同时开始,而是各庄为了方便互相邀约和观看,走了一条错误的路。
第二,这是一个供奉山神的节日,在供奉神的寺庙(不是供奉佛的寺庙)举行。传说这一天受人尊敬的大山神在庄子做客,主人应该极其好客。只有山神高兴了,才能保佑村子吉祥平安。正式参与者都是男性和年轻未婚少女,其他人只是看客。
第三,节日活动的主持人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是本村的巫师。老年人代表民意。而法师则达到了人的意志,可以预知吉凶,消除屠戮,治愈疾病。
四六月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气氛热烈而庄严。葛庄的活动也差不多,葛庄尽可能的讨好神灵。具体日程包括煨桑、邀神、龙鼓、舞蹈、祭祀等。,而且还有很多朗朗上口的钎、开山、小品、民谣。
5.热贡六月节也叫血祭节。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好说话、开山——虔诚的人们奉献自己的身体和鲜血来取悦山神。热贡六月将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民间节日。真正揭示其奥秘的棉纱,还需要更多学者的探索。在黄南,我们总会感受到一种异质文明的巨大冲击。民间流传的传说和神话,也许无法理解,但它们与当地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早已成为他们的信仰。他们不会问上帝是否存在,上帝是否真的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对于在中国内陆平原长大的人来说,西部广阔高原的一切都是风景。这不仅是因为“距离产生美”,更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黄南,在农历六月明媚的阳光下,我感受到了这种深深的震撼。农历6月17日,热贡地区六月节的祭祀活动在一个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落拉开序幕,随后,龙乌江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和土族村落相继开始。祭祀活动的天数因村而异,5天到2天不等。每个举行六月节的村庄都有一座寺庙,供奉着村庄和地区的保护神。
六月会时,村民的服装很讲究,跳舞的人必须穿戏服。男人戴着白色或红色的毡帽,带着藏刀;妇女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藏袍,用天然宝石装饰,看上去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端庄高贵。
热贡六月节包含了宗教历史、民俗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和欢乐。六月会的主要活动有:祭神、靠嘴、靠背、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师傅开山。六月会最神奇最精彩的是上钎,上钎,开山。
1,诵经祈福仪式
举行祭祀活动的村落都有一两个Rawa(藏语,意为神人,汉语称为法师或巫师),在祭祀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法师被认为是人神之间的沟通者,可以让神占有自己,替他说话。法师不是藏传佛教的神职人员,所以他的生活完全是世俗的。但在祭祀活动开始的前几天,法师必须保持身体清洁,远离女性,并前往寺庙接受活佛洗礼,举行诵经祈祷仪式。这是六月节开始前的重要仪式,也是热贡六月节的重要特色。
2.以舞娱神是六月祭祀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六月将贯穿歌舞表演的始终,主要分为拉市泽(神舞)、拉市泽(龙舞)、莫赫泽(军舞)三大类,展现不同村落的多样性。拉什类似于巴西的桑巴舞,由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手持鼓点表演,动作雄浑,洒脱勇敢。乐施泽的舞姿轻盈奔放。他歌颂龙神,吟诵悼词,跳舞,烧香烧纸,祝愿乡亲们生活幸福。漠河是一种古老的藏族军舞,是铜仁地区三大舞蹈之一。舞者左手持弓,右手持剑,头戴圆形红顶丝坠帽,头系红绿丝带,头戴虎豹面具,高呼“哇-哇-哇-哇”的口号,舞动两军交战的场面,表演激烈。这些舞蹈再现了青藏高原古老的军事文化和民俗文化。
在祭祀活动中,各村要互相进行礼仪性的客串表演,10到20人不等的舞蹈队必须在法师的带领下行进。当客舞队到达一个外国村庄时,主人组织全村的人出村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并用茶和米饭招待他们。然后,双方的舞蹈队在各自巫师的带领下表演,共同娱乐神灵。同时向大家展示各自舞蹈的独特风格。
藏族和土族人民通过古老的以舞娱神的舞蹈,祈求神灵保佑这一地区的土地五谷丰登、牲畜兴旺、风调雨顺,是这一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的最终目的。整个仪式活动处处显示着原始巫术的遗迹。这里的巫风就是舞风,祭坛就是舞坛。他们的舞蹈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体系之完备规范,在当今现存的民间舞蹈文化形式中实属罕见。
3、易粘住
上口前是法师为想这样做的年轻人将钢针扎入左右颊帮的做法,也叫锁口。据说这样可以防止疾病从口入。
热贡六月会议
4.站在后面
后面的串子上,10-20钢针扎在后面。舞者全身赤裸,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的龙鼓节奏,粗犷优美的舞蹈,多彩奢华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热贡藏乡的喜庆和丰收带来了欢乐和浪漫。
5.开山
破山就是法师用刀砍自己的头,把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雅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勤劳、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在另一个村庄,一位老人讲述了舞龙和军舞的起源。那是吐蕃王松赞干布与赤松德赞、唐朝与吐蕃在同仁与夏河交界的甘佳等地对峙,时有战事。后来双方僧人和解,双方终于停战,重归于好。为了庆祝和平的到来,吐蕃军队在这里起舞——《莫合泽》。为了表示以后不会再有战争,表演者在最后把球杆一根一根折断。后来再次演出时,球杆被作为道具保存下来,不再折断。那些吐蕃军队后来在同僚中定居下来,把军舞带到了这里,一代代流传至今。老人还说,在军舞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从驻地达嘎阳错(Dagayangcuo,达嘎然海)走出两条龙,一条虎头,一条豹头,与舞者们尽情欢乐。他们跳的舞是舞龙——“乐施则”。
祭拜山神后,一场激动人心的盛大舞蹈开始了。当地人说四合吉村跳了一种神舞——“拉什泽”。当然,也有人认为四合吉村的傩舞包括神舞、军舞、龙舞,是一种综合性的傩舞,应该有其基础,但总体来看,其核心部分应该是神舞。“拉什泽”是祭祀山神、二郎神、龙神等地方神的舞蹈。也是一种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多种信仰的大型民间祭祀庆典。目的是祈求各路神仙保佑当地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那天,我站在所有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民中间,和他们一样虔诚地观看了神舞的全过程。因为舞蹈时间长,强度比较大,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参加,年纪大的去维持现场秩序。在中午温暖的阳光下,数十名勇敢的藏族男子手持绘有黑龙或八宝图案的面鼓,一边敲鼓,一边变换队形,铿锵起舞。这些舞蹈动作和队形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拉什泽”就是请神,其中法师带领舞队炖桑葚,对着炖桑葚台大喊“拉加罗,拉加罗”,欢呼全能神赢了;“唐加西哈德”,即白鹰展翅,是舞蹈演员对藏民崇敬的白鹰的翱翔模仿;“东嘎也切”是右旋海螺的意思。跳舞时队形模仿右旋海螺盘旋扭动,看起来像白色的海螺,在藏民眼中是吉祥之物...
与军舞、舞龙不同的是,神舞中有女性。卓玛说,参加神舞的女性必须未婚。有的村年龄限制在18以上,而在四合集村,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未婚都可以参加。这种华丽庄严女子群舞在藏语中叫盖尔,相传是西王母创制的献给十三战神的一套舞蹈。这种舞蹈从头到尾只有一个相同的舞步。穿戴整齐的藏族姑娘先缓缓向前走三步,然后向四面八方敬献哈达。她们的表情是如此的庄严虔诚,连平时喜欢打架的小女孩也突然安静下来,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对上帝的尊敬。
一切都弥漫着庄严而神秘的气氛,藏族人铿锵有力的舞蹈和时而高亢的嗓音,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遐想。作为汉族的局外人,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这是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差距,也是心与心的差距。神舞的最后一部分可谓是惊心动魄。数百名男女舞者整齐排列,模仿右手白海螺,不断变换队形,在宽阔的场地上演示着人与神的相遇和狂欢。
四合吉村的神舞已经进行了三天,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舞蹈。最后一天下午,所有的舞都跳完了。每个人都整齐地排列在寺庙前,所有的供品都给了每个人...法师站在寺庙的台阶上,打翻了酸奶和酒...大家齐声喊道,然后在桑葚炖肉台上排好队,把所有的供品都倒进火里。漫天的雾霾中,龙达四处飞舞,海螺的声音悠长而肃穆,藏民把最好的祭品都献给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