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自信,读史使人睿智。
与自卑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是自负。他们觉得自己太优秀了,做什么都比别人强,什么都要和别人争,听不进任何批评和建议。如果你听到不好听的言论,你会认为是因为别人嫉妒。
自卑或者自负都不是让自己快乐的好品质。它会蒙蔽你的双眼,扭曲你的自我认知,就像拿着哈哈镜照镜子,看到的是畸形的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我曾经拿着哈哈镜照镜子,明明知道我眼中的世界是扭曲的,明明知道我看到的不是真实的自己,可我就是摆脱不了。我的眼睛仿佛蒙上了一层雾,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看清一切。
如此压抑不安,我的心像一只困兽,在黑屋子里横冲直撞,却找不到出口。
我应该想到,阅读是识别和治愈焦虑和不安的最好方法。没有书的日子,就像一个人在茫茫沙漠中行走。自从学习后,我感觉自己变了,变得很从容,更优雅,更自信,更快乐。
书,像无数知心朋友,在你悲伤的时候抚慰你的心;书籍像指引人生道路的老师,在你迷茫的时候指明方向;书就像不离不弃的恋人,在你孤独的时候默默陪伴着你。
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智。从此以后,一天也不能有书。书籍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和伙伴。
有些人自卑的根源在于,总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害怕自己会做出别人鄙视嘲笑的事情。所以小心翼翼,畏手畏脚,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笑话。
读完《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人无完人。无论性格还是生活,都有他的缺点。没必要羡慕任何人。
哪怕是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哪怕是万人敬仰的首辅大人,哪怕是抗敌成名的将军。都和普通人一样,有情绪,有是非。
在外人看来,皇帝是天之骄子,江山美人都是自己的,好像可以为所欲为,觉得很舒服。
其实皇帝的生活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幸福。皇帝因为身份特殊,从小就要在翰林院读书,从未间断。别人在玩,他在背四书五经,别人在睡觉,他在练字。万历皇帝把练字作为业余爱好时,要求他不要花太多时间练字,而要熟悉圣贤。
可见皇帝的一生,从小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自从登基以来,皇帝一直要到凌晨。天亮之前,他会穿上繁复的龙袍,坐在龙椅上,聆听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臣们的报告。有很多皇帝很小就当了皇帝,还醒着的时候经常被各种衣服折腾,被放在龙椅上。没有周末和假期,想一想都极其困难。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各种仪式,其繁文缛节不言而喻。有时候你需要在烈日下坐上几个小时。作为全国人民的榜样,改变姿势也会被说不敬礼。又辛苦又无聊,可想而知。
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在文官的监督之下,甚至后宫的事务也经常受到干涉。后妃一般由皇室挑选。皇帝没有自主权,最后遇到意气相投的妃子。他们往往因为得天独厚的宠爱而被贬为媚帝,下场一般都很惨。
而且有些皇帝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故宫。再好的地方,呆一辈子也是一件很无奈很无聊的事情。
我想,在无数无聊的批阅奏章的岁月里,皇帝也羡慕普通人,羡慕他们想哭就哭,想闹就能笑嘻嘻闹。
再说张的记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仅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也是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的老师。十岁时,万历继位。他当时还小,身体虚弱,一切都要靠大人的记录指导。
特殊的身份使他在万历眼中威严无比,连皇太后都对他百依百顺。皇帝都这么尊重他,何况别人。张执政一时,风光无限。
他是许多人的偶像。在他的学生和下属眼里,他是无所不能的,不仅治理国家很好,而且善良大方,就像一个圣人。如果死后不清算,恐怕会长生不老。
上面太冷了。身居高位久了,肯定得罪了不少人。而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地位再高,也吸引了无数追随者。恐怕犯一两个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张死后被弹劾。这次弹劾无关紧要。就像打开了洪水的阀门,一发不可收拾。他死后第二年,清算活动达到顶峰,家被抄,两个儿子相继自杀,令人唏嘘。
据说,戚继光听说张很漂亮,花了很多钱给他买美女。虽然无从考证真伪,但从侧面来看,被后人称道的人也不一定是完美的。
在我的印象中,戚继光一直是一个威严正直的形象。谁知道他也做过依附于形势的事情?原来这么大的人物都犯过错误,做过丢人的事,何况我们普通老板的姓。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让大家满意?那不是比圣贤更完美吗?所以去他的自卑吧,做好自己,别人说三道四又怎样,被嘲笑又怎样,我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不会犯错,当然也不会臭名昭著,更不会永垂不朽。他们会像蚂蚁一样,不留痕迹地过完这一生。
职场也是如此。我总是害怕犯错,所以我拒绝去做。到头来,错误是别人造成的,责骂是别人承担的,进步也是给别人的,我的位置和名誉也是给别人的。我终于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