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上的上海战争~!(要详细)

中日白江口海战(663)

朝鲜半岛在1世纪前后进入三国时期,分为高句丽(又称朝鲜)、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与中国接壤的高句丽与突厥、百济、日本结盟,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结盟,以抗衡中国。

公元660年(唐宪庆五年)三月,百济在高句丽的支持下入侵新罗,新罗军接连溃败。新罗武烈王向中国求助。任命左武卫将军苏为统帅,率军654.38+0.3万,唐军东征百济。七月,百济军大败,百济王和官员被俘至长安,百济王朝崩溃。

公元661年,百济僧人陈道联系百济遗民大臣密谋复辟国家,两次派使节到日本求援,要求释放仍被日本扣为人质的百济张峰亲王。662年春,日本天皇天之命阿坦比罗夫率领170战船护送百济亲王回国。百济太子回国后,被提升为百济王,并组织百济遗民抗击唐军,其间日本企图扶持朝鲜半岛亲日政权,为百济政权提供了大量援助。然而好景不长。公元663年,刚刚拼凑起来的百济朝廷,因为内部权利划分不均,出现了派系之争。日本应百济亲王的要求,派重兵入朝,百江口海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日本出兵支援百济的消息传到中国,立即派右翼将领孙带兵增援与百济作战的刘、。九月,唐军会师,刘决定攻占“一伙猛人聚集”的百济军老巢周柳城,认为“周若留,诸城必亡”。于是唐军兵分两路:孙、刘仁元、新罗将军金法民率军由陆路前往周柳城;刘与外交部杜双、百济司令傅玉龙等一起,率领战船护送运粮船,从金雄沿白江(今南朝鲜晋江)由水陆下到城,水陆两路夹击。

《大唐平百济塔》

27日,支援百济的日本水军先锋舰在白江口与刘军相遇,双方交战,日军却撤退了。28日,日本将领与百济王商议,认为日本有四百多艘战船,唐军只有百余艘,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盲目认为“应先战,后退”。于是,在没有任何整编和部署的情况下,我们“引日军之兵入唐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唐骏“抓舟绕战”。在百江口失败的打击下,百济王逃往高句丽,其余诸将全部投降,百济彻底灭亡。

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本天智天皇害怕唐军进攻大陆。自公元664年起,日本就斥巨资在国内构筑了四道防线。此后,日本调整外交政策,向唐朝投降,开始向中国学习,谋求自强。

暴露光束海战(1598)

吕梁海战是明朝万历年间26年11月,朝鲜半岛吕梁以西海域发生的中朝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大规模海战。

海战起因

《日军进攻釜山地图》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但仍有一些封建领主拥兵自重,难以控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统治,丰臣秀吉将国内注意力引向国外,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然后向东南亚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作为第一步,它向朝鲜提出了“从假道得到真相”的狂妄要求,自然遭到了朝鲜政府的拒绝。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日本称之为“文鲁卿之战”,中国称之为“仁臣之战”,侵华日军从对马岛乘700余艘船渡海。第二天早上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个方向进攻。仅用了两个多月就占领了首尔、开城和平壤。朝鲜有亡国的危险。于是韩国国王派了一个特使去明朝寻求帮助。

当时的画表现的是中朝两军的一次军事会议。

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唇齿相依,“关白(指日本首相丰臣秀吉)策划朝鲜,就是指中国。”(语出宋应昌《明朝援韩简述》,见《明史》卷六十二)鉴于这种情况,明朝决定出兵援韩抗日。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二十三日,明军入朝参战。次年年初,连平壤和开城。4月20日,汉城被收复。日军撤退到南方各省,讲和。不久,达成了停战协议。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七月二十五日,丰臣秀吉增兵北犯。第二年,中朝联军发起大规模反攻,并不断取得胜利,将日军压缩在韩国一隅。这年8月,丰臣秀吉因病去世,并下令撤出朝鲜。当时盘踞在朝鲜东南角的日军,除驻扎在蔚山的第一军主力外,还有4.6万余人的兵力。撤离部署为:驻守西胜浦、梁山、竹岛的东线部队于11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待船回国;居昌中军,当场登船回国;驻扎在西部顺天、四川、南海、谷城的日军,在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别在巨济岛集结,然后乘船回国。

双方的部队部署和作战意图

一.战区的地理位置

朝鲜西南南海地区的自然地理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形复杂,岛屿星罗棋布,水路纵横交错,便于水军依托岛岸以隐蔽机动的方式打击敌人;二是潮差大,平均10米,这在远东地区很少见。涨潮时,水在涌动。退潮时,水位骤降,大片浅滩迅速浮出水面。如果这艘船不迅速离开,它就有搁浅的危险。

第二,双方的海军力量

战争时,日本海军拥有1000多艘舰艇,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增长到3000艘左右。虽然数量可观,但结构简单,性能较差。配备的武器有矛(即最初的火枪)、枪、弓箭、日本刀等。

军博收藏的龟船模型

朝鲜海军兵力约8万人(占朝鲜总兵力的1/4),拥有舰艇488艘,包括80艘战舰(每艘80人),192艘辅助战舰(每艘30-60人),26艘服务舰。在这些战舰中,李舜臣创造的“龟船”非常有特色。这是一艘大型战舰,有一个盖板,上面有一个小十字槽。在凹槽外部,插入锋利的边缘和锥形尖端。前面是龙头,龙口是点;龟尾之后,尾下也有分。两边有6个点,点下有8-10个点。龟船甲板坚固、灵活,具有良好的攻击和防护能力。日本水军秀吉曾说:“朝鲜人民的水战与陆战大不相同,战船又大又快,建筑标志又厚,进不去。我的船一遇到就被砸了。”由此可见,朝鲜海军在李舜臣的带领下,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是打败日军的强大海上力量。

明朝投入朝鲜战场的兵力约为654.38+万人(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654.38+0/8),之后逐渐增加到654.38+0.4万人。其中海军师65438+3000,战舰500多艘。战船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白槽、沙船、苍船、铜鼓、、巴拉胡等。战舰拥有精良的武器,除了弓、弩、剑、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的火器,如佛姬阆、虎卧枪等。据史料记载,明朝火炮最远射程可达3000米,而日本火炮只有100和200米。

第三,中朝联军海军师的部署和作战尝试

丰臣秀吉死后,日军分三路从海上撤退。当时中朝联军海军师团约有800艘战舰,部署在古今岛周边海域,掌握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制海权。明水师提督陈琳首先得知日军撤退的信息,决定在海上阻击日军,并作出相应部署:

1,联合海军师主力从古今岛推进,出至左水营、腰崂岛以东海域;

2.在左水营建立基地和联合军事指挥所;

3.以一部兵力占领毛岛,封锁杨光湾,切断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二军的退路;

4.以一个单位巡逻吕梁海峡及其以东海域,监视四川、南海、谷城日军动向。

战斗路线

今后驻扎在朝鲜西部的日军将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11月11日开始撤退。驻顺天的第二军先行撤退,随后驻川、南海、谷城的日军依次集结在巨济岛,等待船只回国。

10月早晨,第二集团军部队登舰,整装待发。其先头部队驶至杨光湾口毛岛附近海域时,被中朝联军海军拦截,退路被切断。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组织了一支突击舰队,向盟军海军发起了几天的攻击,均告失败,因此不得不向驻扎在四川和南海的日军求助。

此时,岛津弘毅率领的驻扎在四川和新城的日本第五军主力已经登船,只待涨潮时出发,驶向巨济岛。岛津弘毅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立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舰队,于18日夜借着月光向吕梁海峡疾驶,企图攻入杨光湾,解决小西行长之围。中途与来自南海的宗志义部的舰队会合。两个舰队会合后,兵力一万多人,船只五百多艘,午夜开始通过吕梁海峡。

陈林、得知日军援军西进的消息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包围并歼灭吕梁以西水域的援敌。其作战部署是:

1.邓子龙率领1000兵力,驾驶三艘巨舰为先锋。日本舰队通过海峡后,迂回进攻,切断了它的归路。

2.陈琳率领明水师扮作左军,停泊在昆阳竹岛、水门东港,伺机进攻;

3.李舜臣率领朝鲜海军作为右路军,停泊在南海的观音铺,待命与明军一起进攻日军。

朝鲜总理柳成龙写的战争史。

19日丑时(1: 00到凌晨3: 00左右),岛津弘毅的大部分舰队已经驶出海峡,进入吕梁以西海域。此时“月挂西山,山影落海上,半为暮光。有无数的船只,从暗处驶来,逼近贼船,射手鸣枪呐喊,直扑贼船。所有的船都应该回应。贼知我来,鸟齐飞,声震沧海,飞丸如雨落水中。”(《刘诚龙刑录》卷二,第68页)由于人数上的悬殊,邓子龙部立即被日军船只包围。“子苏龙很慷慨,70多岁了,他充满了热情。他想打头阵,带着200个壮汉冲向朝鲜的船。他径直向前进攻,造成盗贼无数伤亡。他不小心把火器扔进了龙舟。船着火了,贼拿了,子龙死了。”(明朝邓子龙传)陈琳立即派他的副将陈灿带领船只前往支援。

《击败敌人地图》(部分)

与此同时,中朝联军各海军师团分别从南北方向向大岛以东海域的舰队主力发起猛烈攻击。李钟吾的《朝鲜游记》对今天这场战争作了生动的描述:“两军突然从左向右夹击,炮声鼓点,箭声交鸣,柴火乱抛,杀声呐喊,一齐震动山海。许多日船,大多延烧,贼兵血战至死,但入观音浦,天已明。”

李舜臣率领朝鲜海军穷追不舍,进入观音铺,再次与日军浴血奋战。陈琳也率中国海军前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接连起火。混乱中,日军还在垂死挣扎,拼命反击。李舜臣在竞标中领先,但被枪杀。他的儿子不发丧,敲锣打鼓,摇旗呐喊,代父指挥,继续与中国海军并肩作战。到中午时,日军已停止抵抗,大部分船只不是被烧毁沉没,就是被盟军俘获。弃船登陆的日本兵。也被陆上联军歼灭。

海战的结局及其影响

暴露光束海战是近400年前中国和朝鲜海军单独进行的切断敌人海上退路的海战。这场战役给日本侵略者以毁灭性打击,对朝鲜战后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海战中,中朝两国海军力量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形势,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调兵,依托岛岸,隐蔽待命,适时出击。一是对海上撤退的敌人实施严密封锁,迫使其求援;当另一个敌人来帮忙时。他迅速切断退路,从南北夹击,达到了消灭敌人的目的。

在统一指挥下,中朝海军密切配合,英勇作战,是吕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军元帅总司令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李舜臣牺牲后,他的儿子仍“举旗督战,不断前进”,表现了中朝两军英勇善战,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明海军部分武器简介

福船是福建沿海地区诞生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共有6艘。海战中使用的福船是指1号和2号..一艘所谓的大福舰,“吃水太深,起止晚”,机动性不好;二是被称为幸运船,比1号略小,“常用”。幸运船的吃水深度大约是3.5米。“它有一栋楼那么高,可以容纳一百人。它的底尖很宽,头抬高嘴张开,尾巴高耸。这座大楼位于三楼。它的两侧用木板和竹子保护着,它像一堵墙一样矗立着,有两个帆和桅杆。中间有四层,底层无法居住,但为实心土石,以防轻飘;二楼是士兵睡觉的地方,地下室比较隐蔽,必须从楼梯爬下去;三楼左右两侧设置水闸门,中间设置水箱,也是航海和做饭的地方。前面设置木制的锚碇,上面绑着棕色的缆绳,所有的锚碇都被强行压在这一层;顶楼是露台,必须从三楼上去,两边的翅膀像杠一样,人可以靠在上面攻击敌人,箭炮在俯视。小敌艇相遇,会犁沉,敌难攻,亦是海战利器。”(“吴

幸运船的缺点是机动性不好。“它有一座城市那么高,而且不是人力推动的。因为风潮的原因,不方便回项。况且它吃的是深水,对浩瀚的海洋不好。在里海,容易粘,而且浅,所以必须用哨船支撑。”(《续文学通考》)

卧虎加农炮

卧虎藏枪卧虎藏枪是明代中期的将军枪之一(明代有一些大枪被封为将军),创作于嘉靖年间。这把枪长2英尺,重36斤。它配有铁箍、铁爪和铁绊子。发射前用大钉子固定枪身。每批装100个5元重的小铅或小石子,1个30两重的大铅或小石子压在上面。

佛郎吉

弗兰克·纪明·郑德统治时期(65438+6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了一种新型火炮。佛朗基最初是明代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统称。在郑德的最后几年,白沙巡检员何茹看到一艘西班牙船上的西洋火炮来到中国,性能比当时的中国好,于是动员船上的中国炮手上岸,为中国仿制了第一批西洋火炮,称为佛郎机。

嘉靖二年(1523),明朝在南京抄佛姬阆,称“将军”。经开发改造,制成大样、中样、小样三种,用铜铁铸造。详细佛朗机长2英尺8英寸5分钟,重300多公斤。《武北之》将仿佛郎机分为5号。其中3号和4号较轻。3号长四五尺,铅装529元一颗,药620元一颗。四号长二三尺,每铅三两,药三两半。1和2重。1号长八九尺,每装铅重1斤,药量1斤。二号长六七尺,每装铅重10两,药量112两。70多斤重的各种佛朗机射程可达五六里。1号和2号佛朗机可以用于水战。

佛朗机的肚子扩大了,长着一张大嘴。枪身外面用木头包裹,铁箍是用来防爆的。还有五支子矛(也叫举枪,相当于枪的药室),装上弹药,依次在腹部的长嘴中击发。佛朗机的特点是母炮和副炮分离,是后装炮的一种形式,但与现代后装炮不同。前面有瞄准镜,后面有门,从门的洞里可以瞄准。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旋转。

大沽第二战(1859年6月25-26日)

海战起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凭借海上优势,先后攻占中国沿海城镇。1858年6月(咸丰八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并同意次年正式改约。

蒙古王子森格林钦

《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条约中的苛刻条款颇为不满。咸丰帝认为“不可能允许”,希望英法等国放弃这些条款。同时,为防止英法舰队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蒙古王子僧沁为钦差大臣,并组织大古、JD。与礼部尚书芮林一起担任国防部长。

英法等国政府对从《天津条约》中获得的权益并不满意,认为应该借交换契约的机会再次开战,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利益。1859年6月,前来交换合同的英法使节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线进京。而是在舰队的保护下冲进了禁止外国船只进入的大沽口,拆除了中国军队布下的障碍。中国守军奋起反击,第二次大沽保卫战爆发。

参战双方的实力

中国:

清军以僧沁、盛宝率领的满蒙部队为主防守大沽口,从黑龙江、吉林、绥远、直隶、北京等地调入天津,兵力约一万人。主要部署为:大沽南北堡3800人,新河1 . 7万人,新城500人,双岗1 . 0万人,天津3000人。此外,临时征召的闵勇、溥勇也有1万人左右,部署在塘沽-延水谷线(4000人)和大津(6000人)。僧格林沁和直隶总督史荣壮亲自坐镇大沽南炮台。

英国和法国

英法联军到大沽的舰队有22艘,包括1英军蒸汽巡洋舰(51舰炮,人员520人),3艘蒸汽炮艇,14蒸汽浅水炮艇,2艘蒸汽运输船,搭载1200多名陆战队员。法国蒸汽巡洋舰1,蒸汽浅水炮艇1,搭载陆战队员100。这支舰队的指挥官是英国人少将·霍布斯。此外,包括美国“托伊王”号在内的三艘军舰也参与了英法联军的行动。

海战后

大沽炮台在第一次大沽保卫战中失守。天津条约缔结后,英法军队撤出天津。奉令准备防御,僧格林沁立即整编军队,增编大沽海口水师,并在第一次大沽战争中被摧毁的炮台和营地废墟上修建新的防御设施。南北两岸建有三座炮台,装炮60门,其中12000斤大钢炮2门,10000斤大钢炮9门,5000斤钢炮2门,西铁炮23门。所有堡垒周围都牢固地筑起堤墙,在堤墙外挖好壕沟,竖起木桩。在海口,架起了三道拦河铁链、铁锹、木栅栏,组成一个巨型木筏,并加强了伪装。为了加强翼防,在北塘地区整修了炮台,炮数增加到24门,还设置士兵防守北塘以北的城池。天津以东30余里的双岗,建有13炮台,安装了81以下规格的钢炮,大大加强了纵深防御。

6月1859,17日,侵华英国海军司令少将·霍布率领的英法联军舰队到达大沽口外,立即进行武装挑衅。上尉康莫雷尔和翻译官孟淦给清军隔着河沙送信,要求在三天内打开入口,让公使回天津。18日下午,八艘英国船只直入白河。趁着夜色的黑暗,拖下了四把铁锹。

6月20日,英法美三国使节抵达大沽口外,迎接先期抵达的盟军舰队。为了防止英法联军夺回大沽炮台,清政府要求英法美使节在大沽以北的北塘登陆,清政府派兵保护,并到北京交换合同。他还命令新任直隶总督恒福在北塘迎接英法美等国的使节,并命令沿途地方官员准备物资,加以照顾。在北京正阳门外准备三间宽敞的房子,作为三国使臣的住所。

然而,英法侵略者拒绝从北塘登陆,狂妄地叫嚣:“我们要战斗,不要北塘”,赫伯加紧备战。他们原定于6月24日进攻,但由于美国特使要求等待美国舰队一起参加,他决定将进攻推迟到6月25日。

6月25日拂晓,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起进攻。赫布亲自率领12盟军军舰(11英国浅水蒸汽炮艇和1法国浅水蒸汽炮艇),从兰江沙驶入海口。计划是:炮艇冲过横江的铁链,占领炮台开始的有利位置,以便两面夹击。然后在炮艇火力掩护下,海军陆战队从正面登陆,迅速夺取炮台。

到下午2点,联军舰队完成任务后,赫伯用几艘船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开辟通路。其余战舰列队挑衅。在这个过程中,守卫大沽炮台的中国官兵全部隐蔽伪装,炮台逐渐消亡。一名参加过战争的英国士兵曾回忆说:“所有的堡垒都像怪物一样睡在沙岸上,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任何旗帜。”直隶总督恒福再次派官员做笔记,劝说使节登陆北塘更改合同。英法侵略军拒绝接受这份照会。

下午3点左右,海口的第一个障碍被拆除,赫伯立即让舰队推进封锁海口的链条,炮轰两边的堡垒。“然而,突然之间,就像变魔术一样,所有盖住堡垒大炮的草垫都卷了起来,所有的大炮立刻开火了。”守堡清军士兵开始猛烈射击,利用敌舰被水中障碍物挡住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火力。很快,许多盟军战舰受伤,布赫本人也受了伤。到下午4点,包括旗舰在内的4艘盟军战舰被击沉,其他参战的战舰也全部受伤。看到形势不妙,盟军竖起白旗,假装投降。美国舰队司令准将·达尔达纳将军急忙率领舰队支援英法联军。经过调整部署,他们继续向炮台发起进攻。

下午5点,身受重伤的赫伯下达了着陆命令。在英军上校莱蒙的指挥下,千余名英法海军陆战队员分乘20多艘帆船和舢舨,在舰炮火力的掩护下,在海口南岸迫降,企图先夺取南岸的三座堡垒。侵略军登陆后,一方面被炮火击毙,另一方面道路泥泞,难以前进。同时被新河前来增援的守军和满清骑兵阻挡,被迫撤退。当晚,英法联军继续进攻,清军在燃烧弹的照射下奋勇作战,敌人伤亡惨重。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盟军被彻底击溃,残敌逃往杭州湾。

海战的结局及其影响

这次战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共击沉敌船4艘,严重损坏6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获2艘,英军士兵578人(478人),法军士兵14人,俘获英美士兵1人,英军入侵舰队司令霍布受重伤。清军阵亡三十八人,直隶总督石荣春、大沽斜副司令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盟军的失败在于低估了敌人。舰队司令赫伯上将在闯入河口后“自以为稳操胜券”。僧繇对这场战役也作了更深入的评论:“这次盖依的失败是由于傲慢和欺侮敌人。意思是电池营易得,水战输了,下一步死定了。是伊不相信中国敢一战”。清军在火炮射程内突袭,重点攻击敌旗舰,使其指挥失灵,陷入混乱,大获全胜。但由于清军没有速度快、火力强的现代化舰艇,未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只好让其安全撤出战区。

麻江海战

闽江下游,从福州东南的乌龙河、南台河汇合处至入海口,俗称麻江,又称马尾。著名的马尾港是福建海军的基地,也是重要的通商口岸。马尾港距离省会福州仅百余里,也是福建的重要屏障。此外,马尾还是清朝最大的造船基地和最大的海军学校。所以马尾辫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65438+上世纪80年代初,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威胁如果中国不接受其要求,将占领福州港作为“抵押品”。

7月1884,12日,法国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7天内满足“撤军”、“赔款”等离谱要求。14年7月,在古八的带领下,法国军舰以“旅游”的名义进入马尾港。马尾港的中国不仅没有阻止,反而给予了法国船只“最友好的款待”。

清流大师、福建船务大臣张佩伦后来娶了李鸿章的女儿,著名作家张爱玲是她的孙女。

然而,法国舰队没有来参观。法国舰船进入马尾港后,立即占据有利位置,侦察地形,靠泊在福建船政舰队的军舰旁边,对中国军舰和福建船政造船厂构成极大威胁。被清廷特命主持福建海防的福建船政大臣张培伦立即发电,请求其他三洋舰队派船支援,唯独广东水师派了两艘战船。在搬救兵的同时,张培伦、船政大臣何、抚州将军慕土山等人多次致电清廷,询问战防之策,但大多得到“他不动,我不发”等命令,于是不顾有据可查的海军将领,下令“无目的不得先开火,敌船开火,方准还击。”这样,海战开始前,中国海军的手脚就被束缚住了。

法国舰队的旗舰“瓦尔达”号

战前先后有10艘法国军舰进入马尾港,总吨位约15000吨,炮77门。中国军舰虽然有11艘,但总吨位只有9800多吨,装备了50多门炮。而且中国舰队的军舰大多使用立式蒸汽机,在水线以上,没有装甲,容易损坏。装备的炮基本都是前膛炮,没有装甲,威力和射速都不如法国军舰装备的。更不利的是,法国舰队还装备了当时的新式武器——大炮和鱼雷。

法国远东舰队

船名、吨位、马力、人数和枪支

沃尔达(旗舰)木制巡洋舰1300 1000 160 9

凯旋装甲巡洋舰4127 2400 410 21

杜居士路引铁壳巡洋舰3189 3740 300 10

菲勒斯木壳巡洋舰2268 2790 250 5

德斯坦木壳巡洋舰2236 2790 250 5

野猫炮艇515 120 9

一石比炮艇471 120 9

毒蛇炮艇471 120 9

45号鱼雷艇

46号鱼雷艇

福建船政海军

船名,船型,吨位,马力,射数

吴恙(旗舰)木壳巡洋舰1560 1130 200 11。

永宝木壳运输船1358 150 150 3

陈航木壳运输船1358 150 150 3

傅生蚊船250 389 26 1

健生蚊香船250 389 26 1

义新炮艇245 50 30 5

富博炮艇1258 150 150 5

复兴炮艇545 80 70 5

吉安炮舰1258 150 150 9

非云炮艇1258 150 150 7

魏震炮艇572 80 100 5

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军奋战,死于台湾省。

1884年8月9日,法国再次向清政府提出勒索巨款的最后通牒,被清廷断然拒绝。8月21日,法国政府命令在北京的代理公使撤旗回国,同时命令其做好战争准备。22日,古巴接到了法国政府的命令。当晚8时,法国各舰舰长召开战斗会议,决定利用退潮转移船体的机会,于次日下午2时左右向中国舰队发起攻击。这时,法国军舰可以用船头攻击中国军舰的船尾,这是军舰最薄弱的部位,容易受损。而且被停泊的中国舰队即使有反应也是要做的。

8月23日上午8时,为避免各国军舰在港发生误会,法国舰队向各国领事馆发出了战争通知,通知了马尾港的英国冠军号、蓝宝石号、警戒号、美国企业号等4艘军舰。早上10,闽浙总督何荆夫收到法国战书,声明四小时后与中国开战,但何荆夫对外界封锁消息,直到中午12后。张培伦和何听到这个消息时吓坏了。他们以中国没有时间准备战争为由,命令精通法语的福建船政著名工程师韩玮驶往法国,要求将战争推迟到第二天。当法国舰队的旗舰“沃尔达”号看到有船只从中国驶来时,古八立即下令向中国舰队开火,马江海战爆发。8月23日1884,65438+下午0: 45。

战前停泊在马尾的“建生”号

当时福建船政有八个卫生造船厂:造船厂门前停泊着运输船“永宝”号和“陈航”号;旗舰“吴恙”号带领炮艇“复兴”、“傅生”、“健生”、“富博”、“义新”等停泊在罗星塔上游,拒绝法国船只。另外三艘炮舰“魏震”、“非云”、“吉安”号停泊在罗星塔下游海关附近。此外,还有10多艘福建水师旧军舰和多艘武装舢舨,分别停泊在罗星塔南侧。法国军舰距离海运船队只有几百米,对中国军舰形成南北夹击,于是进攻从两个方向同时开始。

麻江海战

在罗星塔上游方向,指挥旗舰“沃尔达”号等舰艇集中主要火力攻击船政旗舰“吴恙”号,并用部分炮火攻击其他舰艇。“吴恙”号来不及调转船头,割断锚链,开尾炮还击。第一枪击中了“沃尔达”桥,打死了5名法国士兵。法军用46号鱼雷艇攻击“吴恙”号,用45号鱼雷艇攻击“复兴”号,“吴恙”号右舷鱼雷受重伤,上层建筑开始起火。然而,张成弃船而逃,乘舢舨而逃。虽然“吴恙”舰的官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军舰还是受了重伤,开始下沉。在下沉的最后一刻,一名水手爬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