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抗日战争中的史诗故事。

1,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伪军7万余人(其中日军6万余人,伪军1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秋季“扫荡”。这场大规模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持续了两个月。

日军兵力众多,势头凶猛,采取远程迂回、合击、铁壁包围战术,企图在短时间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区为“扫荡”敌人的包围圈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8月19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接到反“扫荡”的作战方针和战术指令。此前,第一师对陆军主力所在的琅琊山站的地形工事进行了改造,精简了机构。8月23日,日军开始进攻。一个月来,围绕易县的争斗一直在进行。

狼牙山属于太行山山脉,走向西南和东北。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部,包括七排坨、莲花峰等5坨36峰。当时,我军数千名官兵、数万人躲在这里躲避日军的疯狂“扫荡”。

9月23日凌晨,日军开始进攻琅琊山。盘踞在棠湖的日军先头部队占领了山脚下的南七村和北七村,制造了屠杀众多村民的惨案。接着,日军主力冲出。

拂晓,日伪军3500余人从定兴、方顺桥等地西进,围攻易县北楼山附近的一个区站。当时一个区大概有5000人。

对琅琊山的进攻是由步兵第133旅及其下属部队组成的日本华北军第二兵团发动的。该团团长是少将津田美吾,第133步兵旅团长。

在汉奸赵玉昆的伪军的带领下,日军迅速进入。日军在出入口部署重兵,从北关头沿东西水村向狼牙山推进。23日中午,日伪军已集结在山脚下。

当时留在琅琊山的部队人数不多,易县、定兴、徐水、满城等县的党政机关、游击队和群众有三四万人。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组织突破的方法。

第一师师长杨成武命令由正在山上养病的某团团长秋微指挥的四个游击小分队,利用天险地形坚守阵地,伺机突围。

分区情报站通过“飞线”,了解到敌人分布在周边的主要河流、猫儿崖、关头、东西水、松山、楼山、淇水、菜园、雪衣岭、碾子台、九连山等地。

23日黄昏,一个师的三个团、二十个团从东、西两个方向的灵溪、艾沙、刘家台、吴家庄子同时进攻。关山、松山日军伤亡惨重,伪军损失惨重。

日军以为遇到了我军主力,立即从九连山、碾子台、雪地岭等地向北楼山方向奔去救援,日军很大一部分被吸引了过来。这一带有一个十几里长的大洞,大大减轻了我军的压力。秋微上校抓住有利时机,迅速组织突围。

根据一个师首长的指示,一个团的一个连留下来做掩护。掩护主力撤离的任务交给了七个连。七连从琅琊山东移到西,在当地民兵游击队的配合下,在一个山洞里搞到了足够的子弹和手榴弹。

另一方面,该师主力已于23日晚从周庄经上下关口向西移动。直到24日中午,师部才安全转移到张家庄。

按照原来的部署,七连伪装成主力吸引敌人主力,然后利用夜色掩护和熟悉地形的优势,伺机出击,消灭敌人。

七连连长刘福山、指导员蔡,带领全连战士利用琅琊山的自然危害和改造后的地形,在民兵的配合下,分兵在敌人上山的路上埋设地雷。

24日夜幕降临后,四个县的游击队、政府官员和群众沿着盘陀路悄悄向空洞移动。半夜12左右,六班翻越琅琊山,来到山后的小村庄。

七连派一、三排警戒,二排待命。凌晨三四点左右,我接到命令,掩护七连撤退,为当局撤退争取时间。完成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后,第一、三排陆续撤离,第二排继续掩护。

连长命令第二排和第二班守卫山脚北边,第六班守卫东边的入口。二班走后,连长带7名指战员沿盘陀路撤离,留下机枪组给六班占领西山关,吸引敌人火力,继续掩护战斗。

机枪组的两个人配备了两挺机枪。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5名战士,借着月光,把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捆起来,藏在棋盘坨上最危险的“岩鼻”和“小脸”据点里。

25日上午,500多名日伪军向琅琊山发起进攻。上山途中,东西水村到七排坨的日军随着地雷的爆炸倒下了。

机枪组的两路火力吸引了敌人,敌人误以为山上还有我军主力。包括马宝玉在内的五名战士被分成两组,以阻止试图在七排坨会师的敌人。但是机枪连子弹都有限,机枪手打完子弹就撤退了。

为了拖住日军,六班战士一直带领敌人上山。日军在之前的进攻中吃了亏,不敢轻举妄动。他们采取扫射和炮击的形式,三五成群地探查,轮流进攻。

六班战士把守棋盘坨主干道,英勇作战坚守阵地,击退日军四次猛烈冲锋,击毙敌人五十余人。直到中午,日本人也没有爬上棋盘坨。

棋盘陀有一条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另一条是通往棋盘陀顶峰的路,也是死路一条。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转移路线,保证主力的安全,5名战士选择撤退到七排坨顶。班长马宝玉带领战士们一边爬上山顶,一边依靠岩石和树林向敌人射击。

敌人正在紧追不舍。由于敌人不熟悉地形,有的中弹滚下山去,有的踩着石头掉进深谷。六班战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也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棋盘顶上三崖,无障可倚,无路可退。由班长马宝玉率领的五名壮汉与敌人激战了五个小时。当弹药用尽时,向敌人投掷石块。

他们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但由于实力悬殊,很难支撑下去。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五勇士宁死不屈。毁枪之后,他们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壮烈牺牲,而葛振林和宋学义跳下悬崖,挂在悬崖的树枝上,但他们都活了下来。葛振林受了轻伤,宋学义摔断了腰。两人凭着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毅力,艰难地爬上悬崖,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着走到小石林,遇到了当地道观的道士李。获救后,他们被民兵送往医院。

琅琊山的战斗结束了。包括马宝玉在内的五名战士展示了* *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高尚品质和中华民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八个女人跳进了河里

1938年9月底,在楼山镇战斗后继续随军西进的女兵有20多名,但只有冷云为首的8名战友幸存。他们跟着幸存的100多人的队伍,回到了雕岭。

10年10月8日,是中秋节。部队来到杨的老家东柳树河子,群众杀了一头猪招待抗联战士。据回忆,杨离开家乡参军时,乡亲们把她送到很远的地方,期待她打胜仗后再回来。没想到,这次回老家是最后一次。

19那天,队伍来到了乌顺河边。由于秋雨连绵,河水暴涨,队伍不得不在山谷中扎营。当晚,因为密探的密报,驻扎在刁岭的侵华日军集结了1000多人的讨伐队潜伏在抗联队伍周围。

据抗联战士金世凤介绍,20日拂晓,抗联队伍整装待发,军领导派参谋金世凤下水游泳,带领8名女兵先行渡河。但水流湍急的乌顺河继续上涨,无法判断河口位置。金世峰决定先下河探路。当他游到一半时,枪声大作,日伪军开始猛烈进攻。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激战中,反统一战线的官兵奋力向西边扎木岗密林方向撤退,但为时已晚,被敌人紧紧咬住,无法脱身。此时,8名女兵正躲在河岸上。

他们的位置是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的好地方。8名女兵不顾个人安危,向敌人发射了一排排仇恨子弹。

敌人在他们身后突然遭到袭击。他们不知道真相,也不知道现实,也不知道河边有多少抗联战士。他们认为腹背受敌太危险,于是调整部署,分兵向河边冲去。

冷云等“八女”奋勇杀敌,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为同志们突破重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友们趁着敌人调整部署分散兵力的时候,迅速冲出包围圈,迅速摆脱敌人的追击,潜入丛林,保存实力。

然而,8名女兵在与敌人进行了几次激战后,弹药已经耗尽。前面是蝗虫般的日伪军,后面是湍急的河流。

义八女兵手拉手一步一步走进冰冷的乌顺河。“我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活!”敌人的炮弹还在追,8个风华正茂的姑娘已经淹没在乌顺河滚滚的波涛中。

3、侠义,见义勇为,除汉奸,血性,抗日,体现单鑫。

原名马,1906,山东省常山县北王庄(今淄博市经济开发区北滘镇村)人,1989年9月4日出生。1924加入东北军。

1931九一八事变后,马小云回到家乡,动员乡亲支持东北人民抗日,举枪,组织村社。1937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抗日队伍。

同年年底,他和哥哥马耀南、弟弟马一起参加了黑铁山起义,把筹集到的三支手枪和几百块银元全部捐给了起义部队。

1938年4月,马小云率部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世军第5军第7支队,由马小云任支队长。7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7团团长。

1939年夏,马小云奉命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开展对敌斗争。他带领士兵拔除敌人据点,炸毁日军火药库,破坏铁路,使日军火车出轨,牵制了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7月22日,他的哥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马耀南牺牲,更加激起了他为家为国报仇的决心。同年,马小云加入中国。

1940年初,马小云被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初夏回到山东,任青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疯狂开展“加强治安运动”,多次“以铁壁包围抗日根据地”,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

马小云率领一支队伍与日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处决汉奸,杀汉奸,剿灭土匪,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开创了清溪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巩固了清溪抗日根据地。此后,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上级批准成立清溪专员公署,马小云被任命为专员。

1944 65438+10月,根据中共山东支部和山东省军区的指示,清溪军分区改为渤海军区第6军分区,马小云任副司令员。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部队分两路行动。

司令员许率一部打小清河以南;政委李满存、马小云率队铲除庆城县王家庄据点。8月10,在进攻王家庄据点时,马小云牺牲,年仅38岁。

马耀南、、马三兄弟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许题词:“马耀南、、烈士永垂不朽”。

4.战场上成长起来的热血抗日英雄。

李汉青,1903,出生于湖北新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家务农为生。1927年加入中国,参加农民运动。1928当选中共黄冈县委常委。

1935年,李汉青被国民党攻占,深受其害。几经私逃未果,终于在1938年9月的一个晚上逃出虎口。

随后,李汉青参加了* *领导的独立游击队第5旅(隶属国民革命军21军),任排长、连长。1940年7月,参加彭丝桥战役。战后,他奉命率部到广州(春)开辟抗日根据地。9月任中共广边县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194110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65438+10月25日,新四军新指挥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随后全军整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李先念领导的鄂豫皖边区部队编为第五师。

李汉青历任新四军第5师第2营营长、第5团第2团参谋长、第4团第4团团长、赣北司令部司令等职。

鄂豫边区的人民子弟兵第五师,在党和人民的培育和支持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日益正规的游击队,军政素质日益提高。它不但善于进行灵活的游击战,而且也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1941年9月,李汉青率部在匡边军政联办驻地黄土岭反击日伪军时,击毙日军指挥官数十人,粉碎日军“扫荡”。

1942至65438+2月至1943日,日军“扫荡”大别山,进攻鄂西,同时“扫荡”豫鄂边区各地。

5师主力一方面打击敌伪,遏制敌人对大别山、鄂西的进攻,另一方面配合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在边区的“扫荡”、“清乡”,抵抗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复“清剿”。

在全面抗战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广泛开辟敌后战场,自由发动群众,积极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5师发展成为一支坚持敌后抗战的强大人民武装,建立和巩固了鄂豫边区的抗日根据地。其中,李汉青参与了鄂豫皖赣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 165438+10月,李汉青率部进攻湖北广济县杨家桥张家湾日伪军据点时,在指挥作战中牺牲,享年4 1。

5.铁骨铮铮的“苦战将军”

王甲本,本名李记,八月生于云南平邑(今富源县)。1918考入云南军校炮兵师,任排长、营长。1929任国民革命军51师旅长。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18军98师副师长。先后参加鄂西战役,长沙、常德、衡阳一、二、三战役,屡立战功。后来升任79军军长。

1944年,日军为挽回败局,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9月,日军以十余万兵力分三路入侵广西。79军奉命在湖南零陵、东安阻击日军。

9月7日,王甲本率领军区直属部队来到湖南东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得知这一消息后,数千名日本士兵伪装成友军和农民袭击了王甲本的军事总部。

王甲本亲自率领陆军手枪排誓死反击,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在激烈的战斗中,王甲本被日军刺伤腹部牺牲,后来被提升为中将。

富源县盛京博物馆馆长潘说,以打硬仗闻名。抗日战争有21次战役,他参加了11次战役,包括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他是真正的抗日英雄,爱国爱乡,为国家利益牺牲一切。”

将军的小儿子王宁生说,王甲本将军一直坚持“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观点,是抗日统一战线最坚定的实践者,与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父亲曾经支援罗炳辉将军所在的新四军第五支队20万发子弹。去世前,他告诉部下,抗日战争结束后带他们去西北(延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 * *新闻网-英雄烈士事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江八女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