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国时期遗址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福建的东北部,有一个由珊瑚礁形成的岛屿,叫做琉球群岛。一百多年前叫琉球王国。1372年,明朝洪武皇帝派遣使节访问琉球,并册封琉球王。此后,琉球每年都派船向中国进贡,回来时又买回大量货物,转卖到其他国家,从中获利后,再将各国购买的货物出口到中国。就这样,琉球发展成了典型的接力贸易国家。其贸易范围从东亚到东南亚,从而广泛扩大海外贸易。这一时期,由于琉球没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国被邀请派出许多有学问的人在对外关系和技术方面给予指导,从事各种活动,从而形成了一批支持琉球的人才。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福建省,居住在冲绳那霸港附近的久米村,被称为“福建36姓”。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要求琉球停止接受清朝的封爵和与清朝的朝贡关系,遭到琉球的反对。1879年3月,日本以武力强行将琉球改为冲绳县,从而断绝了中国与琉球500年的外交关系,吞并了琉球。165438+65438 10月27日至2月2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WHC)上,琉球王国的5处遗址(位于冲绳首府那霸附近)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琉球王国原指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又称南山)、中山、山北(又称北山)的对外统称,后指统一的琉球王国(1429至1879)。琉球王国位于台湾省和日本之间,曾经向中国明清王朝和日本萨摩、江户幕府进贡。琉球曾多次被日本人侵占。1609年,萨摩亚人入侵并控制了琉球北部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琉球还是向中国进贡的。琉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而闻名,贸易发达,故有“万国之桥”之称。1879年3月30日,日本吞并琉球王朝,琉球王国灭亡。大部分土地改为冲绳县,北方诸岛划入鹿儿岛县。
琉球王国,琉球村墙遗址,位于散落在台湾省岛东北和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包括仙道群岛、冲绳群岛和奄美群岛,总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西临中国东海,东临太平洋。最大的岛屿是冲绳诸岛中的冲绳岛(即琉球岛),面积约1210平方公里。1609年(明神宗万历37年,日本常青14年),日本萨摩亚人入侵后,琉球被迫将北部的大岛、鬼界、独孤、永亮部、玉轮五岛割让给萨摩亚人管理。北方领土开始采取* * *管理的形式,这是日据时期特有的情况。
琉球王国的首都是黎头,在今天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2000年,琉球村等琉球国王和皇室居住、处理政务的琉球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关于琉球的早期历史没有考证。根据琉球的记载,最迟在12世纪,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进入早期氏族社会时代,称为分裂时代。12世纪,琉球开始出现国家,历史上称为三山时代,15世纪统一为琉球王国。19世纪并入日本。琉球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