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电的发展史?谁知道呢?急迫的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阳激发而产生的,《说文解字》说“电,阴阳激发光彩,从雨到神”。“词汇”有“雷从背后,电从应用。阴阳归薄而成雷,施泄而成电。”在古书《论衡》中,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龟壳被摩擦时,它可以吸引光线和小物体。还描述了丝绸摩擦发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电了解不多。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锯屑,这就是所谓的静电。18世纪,西方开始探索电的各种现象。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 ~ 1790)认为电是一种失重的流体,存在于一切物体中。当一个物体获得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电时,称为带正电;如果少于正常量,则称为负电荷。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到负电荷(人为指定)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个名字被保留了下来。这个时期的“电”概念是一个物质命题。

富兰克林做了许多实验,第一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在一次风筝实验中,他用金属线把一只带钥匙的风筝放在云端,被雨水打湿的金属线在手指和钥匙之间的空中引出闪电,证明了空中的闪电和地面的电是一回事。电量在18世纪开始发展。J.B.Priestley (1767)和Coulomb(c . a . 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比的规律,为静电奠定了基础。

1800年,意大利Volt (A.Voult)通过将铜片和锡片浸在盐水中,连接导线,制成了第一块电池。它提供了第一个连续的电源,被称为现代电池的祖先。1831年,英国的m .法拉第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演示了感应电流的产生。在1851中,他提出了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第一次强调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公式,提供了位移电流的概念。磁场的变化可以产生电场,电场的变化可以产生磁场。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辐射的存在,这样的电磁波显示在1887的H.Hertz。结果麦克斯韦把电和磁整合成一个理论,也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发展也解释了微观现象,指出电荷是分裂的而不是连续的。1895年,H.A .洛伦兹假设这些分裂电荷是电子,电子的作用取决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的电磁场。1897年,英国的J·J·汤普孙证实了这些电子的电子性是带负电的。1898年,W.Wien观察到阳极射线的偏转,发现了带正电粒子的存在。人类一直用自然界存在的粒子和波来描述“电”的世界。19世纪,量子论的出现让原本构建的粒子世界再次受到考验。维尔纳·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个质点的运动速度和位置是不能同时测量的;电子不再是可数的粒子;也不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

1923年,路易斯·布莱(Louis Blay)提出微小粒子运动时既有粒子性又有涨落,称为“质波二象性”,而欧文·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用数学方法用函数描述电子的行为,用波动力学模型得出电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根据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精确测量。在尼尔斯·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中,基态原子的电子运动半径是波动力学模型中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位置。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明白,电这个物理量所得到的数值是不连续的,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是统计的。电的发现和应用大大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出了翅膀,延伸了人类的信息触角。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个方面:能量的获取、转换和传输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