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2朱佳煜:古村落新歌

从《齐鲁晚报》上得知章丘的朱佳煜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然后就有了重温久违的乡村记忆的想法,于是周末就带着家人朋友开车去了。

在车上,我一直以为中国北方典型的农村印象无非就是小村庄,低矮破旧的房屋,三三两两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在这个落叶凋零的季节,农村的世界应该更加冷清。

这种很久以前的主观印象很快被窗外的景色打破。在明水城东南方五公里处,我看到了高大的“朱佳煜”牌楼,在清澈明亮的时空里越来越高,一眼望去就是朱佳煜景区。

从村口望去,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其他三面都是青山环绕。南面巍峨的虎山是泰山北麓的残脉,巍峨高耸,是近期格外精神的文峰山。东边的白虎山与延伸的笔架山相连,西边的青龙山起伏跌宕,成为保护的天然屏障。朱佳煜位于东临白虎山麓,西临青龙山,南临文峰山。此外,南部山区的泉水由两条河流穿村而过,溪水绵长,风景如画。

导游告诉我们,朱佳煜原名成蛟谷和浮山谷,但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初年改名为朱佳煜。因村民与朱元璋同姓,故改为朱佳煜,较好地保存了古桥、古道、古寺、古宅、古树、古泉、古哨等建筑格局。* * *古建筑200多座,石桥99座。在旅行者眼中,这个位于山区的村庄,真是一个“返璞归真、访古探幽”的好地方。

当我们进村时,首先看到的是4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的标志,其次是古老的徐子墙和仪式门,这是进村的唯一途径。进入礼门,古村落映入眼帘,右边是双轨古道,分上行和下行,可以说是古代交通的先驱。走在通往村子的石板路上,跨过一道道石墙,散落的石头站成队,聚成一团。锃亮的路面和微风过后的凉意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铺展成一组画面:暴风雪中,一位名叫朱良生的老人带着儿孙从河北枣强蹒跚而来,多年后成为村里的朱氏始祖。

在我的想象中,我们先去了文昌阁。1838,清道光年间,由擅长文运,精通风学的浙江绍兴人朱霞设计。上面一层是阁楼,下面一层是亭洞。你有“龚雪杨志”二字,是章丘著名学者李廷白从曾官到荆赵胤所作,并有对联:戈文揽胜集日月精华,慧眼识珠。

文昌阁东侧的殷珊学校见证了北方农村的现代教育。这座建于民国三十三年九月的金思大院的大门是仿照黄埔军校的大门建造的,以示“育才天下”之意。淄博六速师、章丘十中等9所学校先后在此办学,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可见朱佳煜先民对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继承了“不办豪宅,不求良田,耕读传家”的古训,这一定是古村落魅力的另一种内涵。

在殷珊学校,有一个名为“闯关东”的艺术展。著名的电视剧《闯关东》《老农》都是在朱佳煜拍摄的,而闯关东最著名的原型朱开山的老房子,让古村落更具人文气息。在红色中国的历史上,朱佳煜人中最著名的是,原名张,字敬斋。1938年投身抗日救国,到沂水大堤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学习。次年,经泰山特委批准,在南部山区官庄乡成立了“中旗章丘工作委员会”,任命张有为书记,这是章丘历史上第一位红色书记。作为“山东省十大影视拍摄基地”,朱佳煜应该尽快把张有书记的革命斗争经历搬上银幕,这是我们的愿望。

“文人故居”景点为朱,光绪1840年被皇帝任命为明经学者。这位聪明好学的书生是村里的知名人物,还有自己的同名图书馆,真是难得。进士故居对面是朱的北楼,是清代嘉庆初年一位牧羊人所建。这是村里最早的建筑。进去就看到了“一个牧羊人娶了一个女儿”的故事。牧羊人的女儿穿着蜡像出嫁,让我看到了齐鲁儿女最典型的样子。她个子高,脸长。

山是骨架,泉是血液。生长在山里的朱佳煜,有一股清泉穿过村庄,泉水的名字也很迷人。圣水灵泉、双井泉、燕尾泉,让群山充满了灵气。哪里有河,哪里就有桥。进村的邓云桥,有着古老的传说,现代立交桥的雏形——康熙双桥,穿越了历史的时空。600年前的古槐树已经成为影视拍摄的重要标志。更多的女校在村里扎了根,不比私塾差。这么多景点让人目不暇接,成为省内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果然名不虚传。

古村自有新貌,新貌显新风。走在朱佳煜的主干道上,两边有很多农民餐馆,如古村第一家、老农民、红嫂子餐馆、自然住宅,这些都促进了农村农家乐的发展,形成了经济增长点。这位别出心裁的农民朋友还写了一首诗:院子里的菜又嫩又真,人人可以选择口水,农民有自己的农场利益,享受自然健康。虽然是打油诗,却道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民的追求和情怀。

我们去看的最后一个景点是“齐鲁知青之家”,在村子最南边,文峰山北麓,大门感觉很熟悉。原来是电视剧《老农》的拍摄地。院子里有一座知青雕像。下面“广阔天地,丰功伟绩”的字体,一下子把人带回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看到高台上搭建的知青礼堂,有“吃着记忆的味道”的知青食堂,还有几排整齐的知青宿舍,顿时让人感受到了知青的世界。在政府的支持下,知青之家虽然还在建设中,但可以明显感知到,它将给古村落带来新的机遇和变化。希望更多的人文景观让古村落绽放新的光彩。

半天,走马观花。感受朱佳煜的过去和现在。多姿多彩的古村落让人流连忘返,在双轨古道旁,在圣水喷泉旁,在立交古桥上,在险象环生的客云里,在文峰独特的地方,在朱氏宗祠前,在关帝小庙旁,在坛经七十折点。在农家,在知青现场,在关东展览前...,古村变新村,笑迎八方来客,必将谱写古村新歌。

回去的路上,我和亲朋好友都很期待。其实所有齐鲁儿女都很期待。这一天并不遥远,也许就在眼前。

景区大门宏伟吗?

这些石板有多久了?

远处的文昌阁有福了!

民国殷珊小学,霸气!

多有代表性啊!

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