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介绍
在九峰,西佘山的高度仅次于天马山,海拔97.2米,东佘山以海拔72.4米排在后面。
佘山占地面积约1167000平方米,其中西佘山60万平方米,东佘山56.7万平方米。佘山竹叶青笼,还有春石之美,景点很多,徐霞客去过五次。宋代在山下建了三座寺院,明代建了更多的别墅。著名的有隋高远、东社山居、西社山居、白石山居、白石山庄。这些历史遗迹和景点在清初之后逐渐消失。1993,恢复了一些老景点,新建了一些新景点。该山呈东南-西北走向,有两座山峰,主峰在北面,山的西南麓面向河流。对原有的木鱼石、骑龙岩、沸香泉、梅公钓鱼岩、白石山亭等进行了修缮,新建了观光塔、森林浴场、仙人洞、骑龙亭、龙潭、滴水观音等景点,修建了反映佘山地区竹文化的竹屋、竹迷宫、竹牌楼、竹小路、竹桥、竹亭、竹筒街等。
南门
是东社山花园的正门,位于南峰西南的山脚下。门形似“山”,三跨尖拱,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4m,宽34m。门内是宽敞的水泥地面,一条宽8米、水平368的花岗岩楼梯直通南峰顶。梯道两旁都是高大的树木,靠近尽头的南侧有一座白石山亭,是游客爬上梯道后休息和浏览南方山景的好去处。
美工钓鱼机
位于南门,靠近山脚东边的河边。明末作家陈继儒(号梅公),晚年在南麓东社山建宅,闭门著书,习书画,公全集60卷代代相传。他的诗和画被收藏在首都的故宫博物院和日本东京的国立博物馆。陈在业余时间喜欢钓鱼。这块乱石就是梅公钓鱼的地方,因此得名。
塔
位于海拔65.5米的南高山顶,由原来20多米高的森林防火瞭望塔改建而成。塔呈圆柱形,观光平台覆盖塔顶,呈蘑菇状展开。游客可以从塔外的螺旋扶梯爬上平台,观看九峰的景点。在晴天,他们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东方明珠、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
飞翔泉
位于南北山峰之间的丘陵地带。泉水出石,清澈可口,却带着暖意。泉旁的石头上刻着篆书“沸香泉”。
骑龙岩和龙亭。
骑龙岩是南北峰之间沿西谷的一条石径,穿过山口,沿东山谷而下。它由整齐的石块砌成,宽度约为1米。两旁树木遮天蔽日,西山谷下沿路竖立着一座奇龙岩石碑。在穿越山口的石径处建有一座混合结构的方亭,以骑龙亭闻名。沿着山脊修建的连接两座山峰的小路也穿过了亭子。
黄巢洞
位于西边山坡上的密林深处。民国二十五年《佘山小志》载:“山中有黄巢洞,有八洞。现在很多都塌了,中间还有骨灰盒和砖。据说他们是黄巢的逃兵。”现在还有残洞,每个残洞可以容纳几十人。
木鱼石
位于北峰之北,山脊之西,是一面形似鱼的石墙。古人说,阴天的时候,靠在石头上听,隐隐约约有木鱼声或歌声,其实是竹林里竹子吹口哨的回声。西佘山园是佘山九峰中环境最好、面积最大、最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它以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宗教文化、茂密的竹林、险峻的山峰和雄伟的山顶建筑吸引着中外游客。东社山园有百鸟园,是最大的集科普和观赏为一体的鸟类景点。百鸟园矗立着20根20-40米高的钢柱,近3万平方米的聚乙烯网覆盖着整个百鸟园。园内有50多种鸟类,5000多只。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近十种。
天主教堂位于西舍山顶北部,占地70余亩。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1925年改扩建,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从教堂底座到十字架尖顶高38米,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有3000个座位。整个建筑造型独特,南长北短,东宽西窄,内圆外尖,内石外砖。大堂集各种建筑风格于一炉:拱顶和隧道是罗马式的;柱廊是希腊式的;尖顶是哥特式的;橄榄钟楼是以色列风格的;东端的小穹顶是西班牙式的;白面墙、角砖和琉璃瓦都是中国的。大厅采光极好,各个空间的光差很小。随着拱顶的回声,整个大厅不用电声设备也能清楚地听到布道。
佘山天文台位于山顶的南面。它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由耶稣会教士集资建成。圆形拱顶和0.4米天文望远镜是在法国订购的。解放后隶属紫金山天文台,由1962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1987年,天主教堂西侧新建天文台,安装国产1.56m天文望远镜。旧天文台是供游客参观的。
佘山寺位于西南山麓。始建于宋志平二年(1065)的玄妙讲堂在抗日战争前被毁,1985年在此建有一座寺院,成为中国培养天主教神父的摇篮。寺院占地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具有哥特式风格,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安静。
天主教中殿位于山的南侧。同治二年成立时,只有五间平房供传教士休息和歇息。经过不断扩建,今天的中殿是光绪二十年重建的,容纳500多人。大殿前圆形广场西侧有三个亭子,分别用于安放耶稣圣心、圣母和亚瑟的雕像,合称“三圣亭”。
佘山地震参考表位于西佘山东麓的佘山地震参考表内,竹林掩映。它的前身是上海天文台,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佘山地震基准站属于国家地震局一级站,配备了各种先进的观测仪器和专业人员,提供了高质量的国内外地震资料和数据,多次参加国际联合地球调查。珍珠保护塔,俗称“斜塔”,位于天马山中峰右侧。是北宋元丰二年(1079)衡山县人徐文泉所建,距今已有923年历史。塔共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高20余米。虽然这座塔很小,但它巍然屹立在群山之中,非常美丽。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高宗皇帝赐的五色舍利就藏在这座塔里,是个宝。到了清代,天马山的香火还是很旺的。据清人联撰写的《明斋小识》一书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寺内上演祭神放鞭炮,引发火灾,烧毁塔心木、扶梯、地板等。,而塔梯、腰檐、平座也被破坏,只剩下砖砌的塔身。塔的西南角留有一段残木,就是证明。后来有人在旧砖的缝隙中发现了宋代的元丰币,于是不断拆砖寻宝,以至于塔底西北角的砖体逐渐被拆掉,形成了一个直径约2米的大洞。由于地基的变化,塔身逐渐向东南方向倾斜6° 565° 438+0 ' 52″,塔中心位移2.27米,故俗称斜塔。据人民日报报道,珍珠保护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1度以上,堪称世界第一斜塔。1983年3月,此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墓位于小昆山镇党湾村北。整个墓地由牌坊、碑亭和墓基组成。高2米多,占地近3亩。1961,陈毅同志亲笔题写墓碑,1980,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