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精耕细作,为发展水稻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的漳水渠、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等。梯田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四川。北魏贾思勰的《齐·姚敏书》曾详细阐述了水稻和旱稻的栽培技术。晋代广智有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来源,提高稻田土壤肥力的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余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太湖流域是水稻生产基地,京城军民所需大米全部依赖江南水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建设、开垦河湖、改良农具、培肥土壤、稻麦双季和品种更新,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种植栽培体系。中国有丰富的稻种资源。到明末清初,16个省的223个州县,共有3400多个稻种。此外,育苗和水肥管理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