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的历史事件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他甚至在这里设立了指挥部,在绿洲祭坛上架起大炮,攻打正阳门和紫禁城。盟军卷走了几乎所有的家具和祭祀器皿。
1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于1913年冬至日祭天外,天坛不再举行任何祭祀活动。1918已辟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园内古柏郁郁葱葱,是北京南部的大型园林。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4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它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华丽。它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原理,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扩展数据:
一.布局
天坛由双坛墙分为内坛和外坛,形似“会”字。双坛墙的南角为直角,北角为弧形,象征“天圆之地”,俗称“天地之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来西墙只开了祈谷门和祈秋门。1949后,东门和北门相继建成,内坛南面的赵恒门改为南门。
天坛内坛墙周长41.52米,有东门、北门、西门六个门,球球殿南门有太元、赵恒、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面有瓦胡岛祭坛和皇家穹顶,北面有祈年殿和甘皇帝殿。两部分用隔墙隔开,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单笔桥”(砖砌走道)连接着瓦胡岛祭坛和山谷祈祷祭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二、建筑特色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是突出天空的广阔和高度,以显示“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上,内坛位于外坛南北中轴线的东侧,而球球坛和祈祷坛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侧。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边的开放性,让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获得开阔的视野,从而感受到天庭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就单体建筑而言,祈年殿和御殿都采用了圆形金字塔屋顶,其外部基座和屋檐层层收缩抬升,也体现出一种贴近天空的感觉。
天坛也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寓意和象征表达。北圈南面的坛墙和外墙为方形的圆形建筑设计,寓意着“天圆地方圆”的传统世界观。主要建筑中蓝色琉璃瓦的广泛使用,以及祭坛中的“杨数”和祈年殿中的柱子的设计也是这种表达的具体表现。
此外,天坛的大柏树林也对营造肃穆宁静的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用常青树挺拔的身姿和恬静的语气来烘托神社祭祀的有效方法。让人感觉大面积茂盛的柏树林增加了人们祭祀时的庄重感。
三。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天坛: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杰作,简洁生动地反映了世界上伟大的文明之一。?
199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坛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宝贵的科学艺术价值和优美的园林景观,获得了世界更加广泛的了解和关注。
天坛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青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期望和希望,也记录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