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道遗址是皇帝走的路吗?

御道遗址是皇帝走过的路。

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都周围的道路四通八达。时至今日,有些人仍能依稀辨认出过去的痕迹。也有很多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道路。随着河流经年累月的冲刷淘洗,它们逐渐变得陈旧。最终被看不见的时间之兽吞噬,无影无踪。景热御道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它的外表已经被淹没,但它曾经的辉煌依然闪耀在历史的深处。

旧社会有官道、栈道、马道等多种称谓,大多是给老百姓的。今天的“御道”是专门为皇帝、皇后、王子出行时准备的。

京热御道是连接北京和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景热有两条御道,分别叫景热东御道和景热西御道。

京热东鱼道是东直门的,今天经过朝阳区望京,到孙河村渡口,换乘小船,过温榆河,去苦柳树村,然后今天进顺义区三家店,再往牛栏山方向。然后北上怀柔,过密云,出古北口到承德。

公元1644年,满清铁骑冲过山海关,盗走中原,统一天下,建立大清帝国。为了巩固政权,清统治者每年定期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木兰秋_”仪式。它的寓意是什么?后来嘉庆帝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他说:“秋礼对我来说是家法传下来的家法,所以学武练硬功意义深远。”这些话说明皇帝对《木兰秋_》的重视。为了方便北京和承德之间的交流,清朝初年自然开辟了北京和东方的御道。到清朝中期,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竣工了。皇帝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为了直接从圆明园跑到热河。以长春园为起点,皇帝下令修了一条通往承德避暑山庄的新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京西御道。它穿过海淀区清河镇和朝阳区立水桥,然后向北进入昌平区。穿过东沙各庄,到八仙庄村北温榆河上的古渡口,乘船过河,来到北岸的前林沟村。然后向东北方向行驶到顺义区的南石槽村。之后进入怀柔,过密云,出古北口,往承德方向。

当时御道两旁的村子里很多人得知皇帝要在这里打仗。需要提前在御道上泼水,才能铺平道路。即评书中常说的“清水洒街,黄土垫路”。

皇帝出行时,普通人看不到陪同国王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当皇帝带着一大群车马走过御道的那一刻,百姓们不得不提前远远避开。没有今天的电视剧那么招摇漂亮。为了皇帝御驾的尊严和沿途住宿的方便,御道两旁一般都有二十里一茶馆,三十里一尖阁和六十里一住阁。茶馆和住宿,不用说,是喝茶和住宿的地方。所谓尖阁:指的是休息的地方,就是走累了,歇歇脚,喘口气。这些专门供皇帝出行的地方,历史上统称为宫殿。

从海淀圆明园长春园出来,沿景热西域路往东北方向走。进入昌平区,第一座宫殿是林沟宫。大致位置在今天小汤山镇温榆河畔的前林沟村。然后,继续往北走,今天来到顺义区北石槽镇南石槽村。历史上,这里曾有一座宫殿。据《清史稿》记载,咸丰帝死于心有统治时期的热河,慈禧太后和慈安与大臣顾铭争权夺利,发动了“心有政变”。慈禧和慈安从热河开车回六安时,一直待在石槽里。从田野调查来看,这里的石槽应该是指南石槽村的宫殿。以此为据,“辛酉政变”期间,慈禧、慈安回京,走的是京热西域之路。随着清朝皇室的没落,社会进入民国。御道过去是皇族专用,转向老百姓。出了古北口,越过长城,进入坝上草原。这一时期,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免。一些离开北京的官员和他们的家人也不得不通过这条皇家道路北上赴任。当时御道并入了官家的车马。当一些祖籍在中原和南方的官员或其家人去世时,棺材往往会被运回原籍埋葬。御道上时不时能看到,从东北方向缓缓南下的灵车,颇有些悲凉。当时地方政府审理的一些大案要案,都要送到北京审判或判决,犯人被关进木笼。所以在御路上也能看到押送犯人的囚车,缓缓驶向京城。“回望天涯,摸夕阳,数西方寒鸦。”那个惨淡的画面,今天想起来,还是会让人多多少少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