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九里山煤田(6)

九里山煤田位于徐州市、铜山县、沛县境内,呈东北方向分布,北邻山东。向西南延伸至安徽省境内,长约30公里,宽18-27公里。陇海铁路横贯煤田南部,在津浦铁路东南约8公里处,京杭运河可通过微山湖相连。区内道路成网,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煤田包括托城、庞庄、夹河、张小楼、张集、义安等6个中型井田和13个小型井田。成因类型属于滨海泥炭沼泽沉积型煤田和湖泊沼泽沉积型煤田。含煤地层包括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分布于石屯、闸河、马坡复式向斜。含煤地层全部被第四系覆盖,厚度40-180米,属隐伏煤田。含煤地层总厚度平均386米,含煤地层19-29层,总厚度9.6-29.09米,平均厚度12.56米..含可采和部分可采煤4-10层,厚度5.75-12.38米,平均厚度6.88米。山西组含煤性最好,含煤系数4.96%,含煤3-9层,厚度3.53-8.71m,平均厚度5.4m..煤可开采1-4层,厚1.19-5米,平均厚2.7米,属薄-中厚煤。下石盒子组含煤性差,含煤系数3.34%,含煤3-9层,厚度2.4-5.04米,平均厚度3.67米..煤可开采2-3层,厚度1.44 m,平均厚度2.71 m,属中厚煤。太原组含煤性最差,含煤系数2.09%,91-4层,厚度2.85-4.33米,平均厚度3.49米。煤可开采1-3层,厚度0.93-1.7 m,平均厚度1.47 m,属薄-中厚煤。煤层以胶状物质为主,仅山西组煤层局部丝炭物质就占54.2%。显微煤岩类型以亮煤和暗煤为主,亮煤次之。煤种主要是气煤,其次是肥煤,还有少量瘦煤和无烟煤。局部受岩浆活动影响,成为天然焦炭。原煤分析含:水分0.84%-3.11%,灰分10.25%30.41%,挥发分32.70%-40.32%,发热量2.23-3.5kJ/kg,精煤含碳865438。下石盒子组为中高灰低硫煤,山西组为中灰低超低硫煤,太原组为低中灰高硫煤。煤岩可选性一般较好,大部分易选煤,少数难选煤。可用作优质动力煤、炼焦煤和配煤。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质学家开始关注九里山西北部的广阔平原。在贾汪煤田全面勘探的同时,为了寻找新的后备基地,华东煤田地质调查局大力加强区域调查。1955结束时,华东煤田地质勘查局124队(原贾汪煤田地质勘查队,简称124队)测量分队技术负责人董玉林在分析九里山地区地质构造后,认为九里山属于徐州大背斜的西北翼,九里山西北平原与徐州大背斜东南翼的贾汪煤田相对应,由此推断应该存在同一个煤田。1956年初,124队派出一支由司徒、李茂典、李、穆文华等组成的调查队。,在本区进行1 ∶ 5万路线地质调查,在苏山头发现奥陶系灰岩,地层倾向西北,由东南向西北,推测西北第四系下有煤系地层。随即,顾圣奇和斯图亚特在124队总工程师王国栋的带领下,前往九里山进行进一步侦察,这肯定是进一步工作所必需的。2月初,司徒雷登、朱喆、穆文华等人被派去勘察三个地质剖面,从五个方面推断含煤的可能性,推断出覆盖区的构造形态,拟定钻探验证方案。同时,124队在萧县代桥南施工钻孔,在175.38米深度见0.7米下石盒子煤层,与九里山勘探区属同一构造单元。2月下旬,在勘查区布设了三条远景勘探线。工程师孙绍庚、郭、李茂典、、林等。124队于1956年3月调动钻机,选择第三段作为突破点,在距杨山3500米处布置第一个钻孔(Q1孔),见第四系下奥陶系灰岩,据此孔推出含煤边界,向北推进。结果看到了太原组第九、十号煤层(当时华东煤田地质局正在徐州开会,唐朝新、李向陆队长报告洞见煤的喜讯时,局领导很高兴,表扬了为找煤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证实了九里山煤田的存在。随后,Q3、Q28孔相继发现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煤层,拉开了九里山煤田普查勘探的序幕,为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提供了丰富的储备基础。为提高勘探效果,加快煤炭勘探,吸取苏联经验,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九里山煤田进行普查勘探。姚多茵、雷良荣、陈建国等。华东煤田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第二支队于1957年3月对整个九里山煤田进行了电法(电测深)普查,同时选择了地震勘探的有利区。1958年4月,他们提交了《徐州煤田九里山山区电法勘探资料(说明及附件)》在电法勘探过程中,在张集地区发现一条狭长的高阻隆起构造,煤系可能埋藏较浅。1957年9月,华东煤田地质局徐州办事处(由原124队等单位合并而成,简称徐州办事处)地质负责人王和林安排钻孔核查,结果见到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煤层,从而确认张集以南、陇海铁路以北地区为浅部煤层(即后来勘探的张集煤矿)。此外,进一步推断陇海铁路以南隆起与张集隆起相连,也是找煤的有利地区。

经过两年的煤炭普查,已大致圈定了含煤范围,部分剖面已达到普查水平,并将九里山煤田自北向南划分为托城、石屯、依安三个勘查区。为了加快勘探速度,尽快满足建井需要,在所谓“边设计、边勘探、边建井”的“三边”方针指导下,采用普查、详查、详查的方法,对九里山煤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查。1957 65438+2月,徐州办事处三个工区地质负责人张、王、李、郭、林同时在石屯勘查区和刘鑫(坨城勘查区南段)、张静(义安勘查区北段)、坨城(坨城勘查区北段)、张集四个矿区开展勘查工作。1958年7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第169煤田地质勘探队(由徐州办事处所属队改编,简称169队)提交了徐州煤田石屯矿区地质调查报告、徐州煤田托城矿区地质调查报告、8月徐州煤田张静矿区地质调查报告、9月徐州煤田张集矿区地质调查报告。1958年7月在张小楼矿区开始精细测量,45438+0959年6月在石屯勘探区进行深部勘探。1959年4月提交徐州煤田张小楼矿区精查地质报告,4538+00年6月提交徐州煤田石屯矿区深部补充勘探地质报告。1959年4月,根据安徽省地质局325队提交的《闸河平原煤田10、11、12号井田详查报告》,169队指出10号井田(王门矿区)东北部可能有串珠状构造小盆地,可能有部分煤系,在王门矿区布置了少量钻孔,核实全部与闸河煤田相连,于是进行了钻探。经过两年的深入调查勘探,九里山煤田已获得总储量5.75亿吨,其中可利用储量4.65亿吨。

1960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物探队第三队(以下简称煤田物探队)技术负责人李、王、在佗城矿区进行了电法详查,并于5438+00年6月提交了《铜山县佗城区电法勘探资料详查》,估算了矿区两条主要断层的位置。

1962年4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技术委员会根据地质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建材工业部、化工部、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审核大跃进以来提交的地质报告和核实储量的通知》,对1958以来提交的地质报告进行了审核。根据审查决议和建井需要,按照上海设计院划分的井田范围,169队孙绍庚等人全力以赴,补齐了过去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些煤矿,总结了过去的勘探成果。1962年5月至1966、10年6月,先后提交了桃园煤矿地质勘探终结报告修改资料、徐州煤田东城、庞庄煤矿地质勘探终结报告补充资料说明、徐州煤田九里山矿区地质勘探详查报告、徐州煤田王庄煤矿地质勘探终结补充报告、徐州煤田九里山矿区地质勘探补充报告。安徽省地质局325队总工程师石仁义、吴凤洲、唐开建从1963 11开始对位于皖苏交界处的吴庄煤矿进行补充勘探。1965年3月,他们提交了“吴庄(安徽省萧县闸河煤炭产区)4907万吨储量已提交,其中4307万吨可用。至此,九里山煤田补充勘探完成。

为实现江苏省“四五”期间原煤年产量10万吨的目标,要求尽快提供大矿地质资料,搞好老矿挖潜,寻找新的煤田。1973 10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集团物探大队二队技术负责人牛树昌、顾志民、曹天魁为找煤,在季峥地区(九里山煤田西部)进行地震普查。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集团二、四、五大队配合地震二队进行钻探验证,在刘庄、李庄、马坡等地发现了煤系和煤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煤田范围。1974,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查集团变更为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查公司,各大队相继改为队。在季峥地区找煤取得较大进展的基础上,1975年,江苏省政府对全省煤炭工业和勘查布局进行了统筹安排和调整,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查公司在徐州市成立了“徐淮勘查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这项工作。公司负责人魏任总指挥,总工程师任副总指挥。组织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二、四、五队(以下简称煤田二、四、五队)和煤田物探测量队第二地震队。首先在麻坡地区进行勘探战,在煤炭普查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最终勘探。1975完成战斗任务,提交江苏麻坡勘探区详细地质报告(终稿)。可用储量6863万吨,远景储量4001万吨。

在马坡勘探战斗的同时,丰沛煤矿建设工程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大队孙中岳、陈于1974年底开始对大柳煤矿进行补充勘探,并于1976年8月提交了江苏徐州煤田大柳普查最终报告,提交了可用储量1054万吨。

麻坡战役结束后,宋文瑞、苏显耀、王国钟、煤田二队、地震二队继续在麻坡利用钻探、地震综合勘探方法进行补充勘探,对季峥地区进行了煤炭普查。同时,他们对李庄井田(包括张集井田和安徽省部分)进行了调查,并于1978+2月同时提交了“江苏省肯通山县”。随后,煤田二队在李庄井田进行了补充勘探,施工钻孔19个。1981年10月,煤田二队提交了江苏省铜山县徐州煤田马坡煤矿地质报告,获得了2054万吨的可用储量和1370万吨的远景储量。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第二地震队提交了江苏铜山县季峥地区地震勘探报告。6月1981再次勘探李庄井田西部,6月1983、10提交江苏省铜山县徐州煤田李庄井田补充地质报告(精查)。获得储量65438+8900万吨,其中可利用储量65438+8200万吨。

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鲍殿成、、周在马坡煤矿李庄井田补充勘探中,采用钻探方法对老矿区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6月1977在张小楼煤矿深部(含刘鑫煤矿和拓城煤矿南部)进行补充勘探。1984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垦区徐州煤田张小楼煤矿补充地质勘探报告,储量129万吨,其中可用储量65438+。8月,1979开始对庞庄煤矿深部(包括东城、庞庄、托屯和邓庄的一部分)进行补充勘探。2月1982提交庞庄煤矿补充地质报告,可用储量15989万吨:1983。在托城矿区三线西南14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补充勘探。1987年4月,提交江苏省徐州煤田拓城煤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储量7213万吨,其中可用储量7039万吨。近10年的深部勘探,大大增加了九里山煤田的储量。

九里山隐伏煤田的发现,不仅是江苏省煤田事业的重大突破,而且推动了全国煤田调查的进步,为全国煤田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1956开始,在九里山地区进行煤炭勘探,1986年8月完成基础勘探。钻井工作量70多万米。截止1991年末,累计探明储量9.79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9.38亿吨,建成大小矿井17座,设计年开采能力合计518万吨,已开采量(含亏损)占累计探明储量的17.7%,为江苏省第二。

在九里山煤田普查勘探过程中,华东煤田地质调查局测量队任、孟对1957三月埋石投影方法进行了改进,将线投影改为板投影,提高了大风季节的投影质量。该成果被收入《国家测绘技术创新成果汇编》,1958。同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查局物探大队二队首次采用电测深,在九里山煤田普查勘探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隐伏煤田采用钻电法勘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取得了隐伏煤田综合勘探的经验。1958年3月,华东煤田地质调查局在徐州召开先进经验交流会,介绍了九里山煤田的经验。拟开展“红旗竞赛活动”和“飞天高产”,钻井效率明显提高,月进尺创下数十个高产纪录,最高进尺5022.62米,大大加快了勘探速度。8月,煤田二队205钻机1979在季峥K-25孔施工中首次采用绳索取心钻进,加快了勘探速度。

1958-1960期间,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质量,钻孔质量低;过度放松勘探网格,降低储量级别要求;违反勘探程序,采取“全面、细致、细致调查到底”和“设计、勘探、建井”的原则;矿井改进方案变化过大,导致部分勘探项目布局和超前储量分布不合理;只着眼于短期急用,缺乏长远考虑,一开始就放弃了太原组的勘探,后来又不同程度地犯了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的错误。由于上述原因,同一矿区多次补充勘探,已开工建设的矿井被叫停或重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是“欲速则不达”的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