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考上状元的人,有几个最后当上了宰相?
惠宗即位后不久,蔡京遭到守旧派的攻击,被革职,居杭。喜欢书法和绘画的宋徽宗派太监童贯去杭州参观书法和绘画。蔡京趁机勾结童贯,送字画入宫,于是死灰复燃。蔡京擅长书法,逐渐受到热爱书画的宋徽宗的赏识。邓演武和文怡知道惠宗会重用蔡京,都极力推荐蔡京。崇宁元年(1102)五月,左大臣韩重言先被贬为知府,蔡京升任掌权者。随后,右相曾布被贬为知府,蔡京被提升为右仆射手(夜)、侍郎(右相),不久又被提升为左相。此后,蔡京被任命为左相,不设右相,自己“孤军”三年。
蔡京是书法家。右边《听琴诗》是蔡京为皇帝惠宗的《听琴诗》所作的一首诗。
坐在古松树下听歌的琴师正是宋徽宗本人,双方恭恭敬敬地听着,红衣蔡京,青衣童贯。在这幅画上,蔡京题写了一首诗,评论家评价为“字体粗旷而不狂,字圆笔润”,“字健苍劲,看着过瘾”。在我看来,蔡京“书法家”的名声无非是被脚臭的人吹捧而已,难免有些夸张。平心静气地说,这种书法也很一般,不仅后人超过他的,不知有多少,甚至与赵霁的字相比,缺少了一种妩媚潇洒之感,甚至可以说是“缩肩”,有一种“奸诈之相”。
蔡京善于逢迎,四任宰相,共17年。他勾结宦官童贯、杨戬(jiǎn)、梁世成、李延,权臣王符、高俅、朱厝等人,把持朝政,耗尽全国财力供宋徽宗挥霍。他们设立苏州迎丰局、杭州人工局,专门采购制造宫廷用品,还从南方搜罗奇花异石,用大批船只运往开封,史称“花石班”;在开封修建盐阜宫和艮(ɡěn)岳耗资巨大。成立“西城阔天研究所”,名副其实地搜寻田敏;为弥补财政赤字,改盐法、茶法为十大钱,币制大乱;导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给北宋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史学家称蔡京为北宋最腐败昏庸的宰相之一。北宋末年,太学陈东写道,蔡京、童贯、朱厝、李严、王符、石梁已成为六大盗。并称蔡京为“六贼之首”。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赵焕登基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在惠宗时期,这里一直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改革”的旗号,排斥异己,打击对手。崇宁元年(1102)九月,在蔡京的建议下,指定司马光、文彦博、苏辙等120人,恢复(1086-1094)时期的旧法为“元”。名字刻在党碑上的,名字死了的,责令剥夺原官衔,活着的“下放”,降职。惠宗还指定张盾等人为“傅园党员”,并在法庭上刻石以示蔑视。傅园在位第三年三月,审查要求太后说实话的人所写的书,582人被查,其中蔡京追随者41人,全部得到提拔重用。其余541人被降职、降职或解除职务。
当时被称为“六大盗”的蔡京、王符、童贯、梁世成、朱厝、李严组成了以蔡京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蔡京、王符先后担任宰相或太师、太傅,依靠宦官童贯、梁世成,以朱厝、李严为爪牙,控制全局。
李春芳(1511—1584)是一只石鹿。祖籍句容,曾祖父迁居兴化。年轻时就读于句容茅山华阳洞,绰号华阳洞大师。嘉靖二十六年(1547),廷甲第一,高中状元。经过六次升迁,国子监学士、太常邵青、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被赐访内阁。隆庆二年(1568),在徐阶为官后接任首辅,史称“状元丞相”。积累了少师和太史公,授予朱郭光禄博士,吏部尚书,中吉殿大学士。
《明史》说李春芳恭敬、谨慎、诚实、随和、不谨慎。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很果断。当时宗室是诸侯,他晚年很难生存。他考察了旧的法规制度,对皇族的好与坏的馈赠以及宗室的供给与赏赐都作了严格的规定,皇帝称赞并命名为“宗藩条例”。他老实巴交,没什么吃亏的。隆庆元年(1567)春,穆宗下令修复凤翔楼。他进谏:土木工程的费用怎么过得了始皇帝的天下,今天的变法应该是适合重新做人的,可是天下又说什么呢?在穆宗的同意下,这个项目被取消了。他主持政务以稳定国家。当时,蒙古翼梅尔特的首领安丹汗寻求了解明朝,并与朝鲜进行了争论。当他第一次称赞他的建议时,皇帝采纳了。隆庆五年(1571),封安达汗为“顺义王”,放他投降,让他苦了几十年。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受到当时人们的尊敬和赞扬。由于屡遭汉奸诬告,他深知“安之若素,不如安之”的为官之道,屡请病休。到了隆庆五年(1571),他被允许恢复官职。
李春芳有很强的语感,也喜欢神话传说,喜欢听和说的书。回到家乡十三年后,他经常去书店。他是经典《西游记》的策划人和修订人。到目前为止,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不是吴承恩写的,而是华阳东田师专写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王钧写了《吴承恩》、《西游记》,第一次认为李春芳是华阳洞的主人。苏星教授详细推断李春芳是“华阳洞的主人”。1982年,彝族黄乃成教授著有《李春芳与西游记》,指出新刻的《西游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官话小说,除非得到达官贵人的认可,否则很难以官话本出版。2000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沈承庆先生的遗作《谈吴承恩——揭秘《西游记》作者问题》,考证《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密友——明嘉靖和隆庆兴化宰相李春芳。
李春芳被总校任命为《永乐大典》,又要引用《西游记》,所以有资格作为新稿“祖原”。李春芳和吴承恩已经交往了30多年。从风华正茂到晚年,他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深厚深厚,堪称文人闺蜜。早在明嘉靖二十年(1541),李就在淮安设馆教课,与吴交往密切。后来,在吴仕途的关键时刻,李频频伸出援手。“长兴县丞”的赞助及随后冤狱的平反,使吴获得了“敬服积善之偿”,这是运作的结果。吴和在《元寿赋》中写道:“能来北京20年,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对公众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隐喻。”表达了吴对李的衷心感谢;李治世回到家乡住在家里,吴作栋送给他四份礼物“在云菲”,这是一个很大的敬意。李父母八十大寿时,吴还题《德寿戚荣松颂》祝贺,可见二人关系密切。
李春芳死后,葬于扬州城西的城池,赠“太师”,讣告“文鼎”,祭乡贤祠。著有《易安堂集》(10)、《宗藩规》(2)、《明卷》(10)。有一本《明史传》。
在兴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除了宰相和文豪的身份外,还得益于东南望族李的崛起和延续,以及吴承恩、吕锡行、、、宗琛等儒生的形成和崛起,经典《西游记》、《沈峰》的联合出版,使兴化在明代中后期崛起为"士绅之园"。
2011年1月18(腊月十五)是农村圣人文春芳诞辰500周年。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这位兴化历史上的名人而写的。
古(公元1473-1540)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b超丑领域的状元。从嘉靖十七年(1538)八月到嘉靖十九年(1540)十月,明世宗在文渊阁和五营店做了两年大学士。
顾性格柔和大方,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温柔迷人,却什么都不会,只是补位。”“武县五百贤”称他:“存好时代,名垂千古。”他是苏州为数不多的走上舞台的顶尖学者。越剧、沪剧、锡剧、谭春戏都有古陈鼎。苏州的龙平潭“古”更是江浙沪有名,演出红火。那么,历史上的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女仆私生子不太像流浪汉。
与大多数出身书香门第、贵族家庭的苏州状元、宰相相比,顾是个“另类”。在苏州的状元、宰相中,他是最低的。
顾的父亲顾尧是一个小商人,在当地镇上做针线活的买卖,开了一家小店。他的妻子是一个激烈而嫉妒的女人。有一位“青衣”侍女,名叫杨,美丽可爱。顾夭的妻子对她的行为严加防范,禁止顾夭与她接触。顾瑶也是一个很怕老婆的男人。她平时不敢正面看她。有一天,丫环去给顾夭送饭。就在她到达商店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所以她不能马上回去。雨下得很大,自然没人来买东西。顾夭和她的婢女对视着这个年轻、美丽而温顺的女人。顾瑶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和她发生了关系。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巧合,女人怀孕了,十月份怀孕后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这个男孩就是顾,他后来赢得了最高奖项,当上了总理。那一年,谷瑶已经57岁了。
古瑶的妻子得知老人和他的婢女养了一个私生子,非常生气。她曾多次寻找那个男孩并想杀了他。顾夭没办法,只好把孩子扔到隔壁的磨坊,希望驴子被踩死。幸运的是,磨坊的主人发现了,救了这个男孩并收养了他。后来,顾夭的妻子一直不承认顾佳有这个儿子,并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他的生母。顾考上了秀才,可顾夭的老婆不这么想,还让他的生母干脏活。冠军和皇后顾穿着锦缎回到家乡,要求见亲生母亲,说:“哪怕能见他一面,我也不恨死!”最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母子终于见面了。看到母亲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从厨房里出来,顾伤心不已,抱着母亲痛哭起来。
顾小时候,经常吃完最后一顿饭,还要上山去割草打柴。有点像一个不守规矩的野孩子,一个流浪儿。有一天,古和一群乞丐打死了一条狗,找不到柴火烧,就跑到一个破庙里,搬出了罗汉佛像当柴烧。狗肉做好之后,顾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这可能是他出生以来吃过的最美味最饱的一顿饭了。
在勤奋学习中,状元的绿字成就王者
顾勤奋好学。弘治十八年(1505),获b超丑领域一等奖。还有一个关于顾考中的趣闻:在乙丑部读书的科举大臣有内阁大臣刘坚和,其中是成化十一年(1475)乙丑部状元。殿试题目是刘简起草的。考生在答题时,谢迁问刘简科举政策题的目的是什么。刘简说:“只是一颗纯粹的王者之心。”意思是带着周文王的心去找周闻和王之道。谢迁说:“这个意思不容易理解!如果让我考这个,我肯定拿不到这个冠军!”就在两位大臣谈话的时候,顾已经回答完了问题。但仔细检查后发现,订好的试卷中,有一页被错漏了。文章讲究内在逻辑,中间填一页不容易。急中生智的顾绞尽脑汁,终于写了一张白纸。不知道是听到了刘和谢的对话,还是机缘巧合,这勉强加了一页的文字正好满足了刘健提问的要求。批阅卷子的时候,刘健四处寻找,没有发现理解他意图的卷子。正当他失望的时候,他读到顾的论文,不禁高兴地对说:“天下读书人怎敢轻视!有人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
顾的试卷最后还有19行空白,而这个科目的阅卷部长恰好有19人。按照当时的规定,每个阅卷部长都要写自己的评语。刘简看到了,不禁感叹:“此人用心非凡,我们每个人写评论的地方都留下了!”因此,顾被选为一甲一名,并作为状元赐与皇帝。
顾一进翰林,明孝宗就死了。继承皇位的郑德是一个典型的昏君。郑德十六年(1521)三月,死于酒色。由于武宗无子,按照兄弟姐妹的祖训,他的堂弟朱厚熜成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明世宗,并于次年改称“嘉靖”,俗称嘉靖帝。从此,顾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上升到最高层,直到他成为副总理。
嘉靖皇帝迷信长生不老。在他在世的第二年,他在干青宫设立了一个祭坛来祈祷。从此陷入求仙不能自拔。在詹姆祈祷的时候,要念出对“天上之神”的祭文,这是散文的一种。它需要以极其华丽的风格表达皇帝对天帝的尊崇和求仙的诚意,用毛笔写在绿色的纸上,故名“清词”。当时奉命作词的几位大臣水平一般,嘉靖皇帝很不满意。顾把这看作是一个讨皇帝欢心的好机会。他写了《步虚词》七章,也就是七个高层次的“绿字”,明确说陈宅坛应该是这样的,符合斋戒祈祷仪式。嘉靖皇帝看他的“绿字”打得有节制,十分高兴,“褒答优信”。因此成为世宗朝第一个受到“清词”青睐的大臣。《明史》记载“词官以青词为识主,丁官倡之。”
救桑救福。
嘉靖十七年(1538)八月,顾以太保太子、礼部尚书、文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阁。明年正月,贾少保就要出师了,他要升武英堂大学士。顾做了宰相之后,最光荣的事,就是皇帝南巡在位三个月。大学生翟潞安说:顾“留在家里,留在家里,下到伊和周,就这样再见了。”不谨慎不忠诚的人,不足以说这种话。“《明史》评价顾是“温婉妩媚,无所不能,只是补位”;沈德福还说自己“对事业一无所知”。实事求是地说,顾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
一、关心国民经济,请丈量田地。顾是明代为数不多的关心经济的大臣之一,是明中叶的一位经济学家。《明代饮食史》用了很大篇幅记录他对经济的想法和动作。古代的田赋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从洪武到弘治一百四十年,天下土地减少了一半。”世界土地量减少了一大半,国家税收难以为继。据此,顾提出要重新丈量全国的农地,清查农地,还田于民,改革赋税制度。于是,世宗下令住房部对农田进行检查,将强占农田的人全部归还原主。
第二,在江南减税。江南自古重税,出身江南的顾十分关注江南日益严重的税收问题。他非常同情人民的苦难。早在担任郑德谋士时,他就指出,江南许多地方的粮农害国,百姓往往“咎由自取一人,牵连亲族,数百无辜者亡于楚”对此,论述了钱粮改革的四个问题,详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逐一提出了对策。嘉靖十八年(1539),身为大学士的顾再次忽视了江南的赋税。他说:“江苏、嵩、常州、镇、贾、胡、杭七府,天下第一,李右倾之位,危害极大。宜一一查纠讹毁之田。”最后,嘉靖皇帝下令巡抚欧阳铎削减田赋,使江南沉重的税役一度减轻。
第三,关心百姓疾苦,请求救济。嘉靖十五年(1536),京城雨水不断,民房破败,淹死的人不计其数;该国的其他县也被淹没。顾专门写了《惜雨》这首诗,反映北方的水灾灾情;他还大谈“极伤外族之苦”,劝皇帝“修民之心,解民之难,以消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病重去世前,他还奏道:“一、双盐法以备边计;第二,在北京、山东、河南推广水利,开辟稻田,节省水运;三、经理傅玄、大同、冀州、辽东、陕西边境,保护京师;第四,经过河套,经理甘肃,以救陕西;五、宋、潘,以救蜀”(《顾公文集》),极力主张整顿盐税制度,根治黄河水患,兴修水利,开垦新田。
第四,建昆山城,保护家乡不受日本侵害。昆山县是最早“铺竹为篱”的地方,宋代仍是如此。元十七年(1357),为了防止浙东海盗,修建了土城。嘉靖五年(1526),夷人都城周仑与昆山濒临东海,屡遭日军劫掠,遂要求建砖城无果。嘉靖十七年(1538),顾入阁后,以为故乡临海,土城失陷,屡遭日军蹂躏。于是他亲笔写下“铸造部重修城墙”,邀请没有城墙的沿海郡县第二次修筑砖墙。在顾的允许下,昆山首先修建了砖石城墙。他带头把皇帝给他的钱捐出来“养老”。作为一种倡导,他动员人民纷纷捐款。工程于嘉靖十八年二月开工,次年五月竣工。新城墙周长12里,共2387尺,高2尺,桩4587桩。这座城市和元朝的一样。此后,昆山人民依靠这座坚固的城墙,多次击退倭寇的入侵,其中嘉靖三十三年(1554)90天,拯救了昆山城,使人民免遭灾难。为纪念顾的建城功德,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抚奏事,邀其在昆山马鞍山杨辉居寺法华堂旧址建“崇公祠”,大学士题写“太太保顾公崇公祠”。
顾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利国利民的实事,是一个能关心百姓疾苦和国家大事的好官。大学者翟銮称他为“嘉靖中兴的实践者,他应该回国”,为嘉靖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苏州沧浪亭《吴军五百圣贤传》赞其“泽北东南,功德犹存;保存好时代,名垂青史。”
后人为了纪念顾,建了“顾祠”,祠旁有一块石碑,纪念他建城的功绩。昆山城隍庙南有古书院。在农村,还有为顾修建的奇峰广场、广场、宰相广场等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