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历史有什么小技巧吗?
是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错误。有哪些问题?我们以后再谈。
我们现在的教材其实还是挺严谨的,经过了重重的审查。如果与某些历史观点不符,也是学术范围内的正常讨论。
当然,教材有滞后性,没有增加新的历史观和材料。但毕竟是教科书。换个版本不容易,自然不如学术刊物。
网上经常有一种说法,认为教材与真实历史不符。但先问一句:我们学历史是为了什么?作为个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做出成绩”的过程。作为人类群体,我们也有这样的特点。学习历史是为了帮助我们完成前两步。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
所以历史上没有所谓的真理。它是帮助你解释和建立一个系统的工具。每个人用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论证方法,这门学科才会有生命力。如果历史只有一种解释,一个道理,那不学这段历史也无妨。
但是,是不是说高中历史教材就是好的,完美的,没有麻烦的呢?
当然不是。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有问题,会对学生的历史观造成一些伤害。
但这种伤害并不源于真实性。因为即使书是错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相是时间的孩子,教科书藏不住,教育部藏不住。时间久了,只要有心探究历史,总会找到对的。真正可怕的不在这里。
1是顺序、排列、风格。
目前主流的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和岳麓版,都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板块来划分的。这种安排会割裂学生的历史观,对理解和学习造成很大障碍。
比如我们讲西方民主,它会要求你上完一节课。
于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光荣革命,工业革命后美国的独立,以及后来德法的代议制都被塞到了一起。
很多觉得历史不好学的同学,或者临近高考的同学,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潜意识里,总觉得这些事件彼此很接近。但事实上呢?它们分别属于工业革命之前、工业革命之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中间有近两个世纪的差距。这样会让学生记忆特别痛苦。
如果只是那样,也没关系。但更可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是写在另一本书里的!
此外,这种安排还会把一些相距很近的人放在教材中相距很远的两个地方。比如历史上达尔文只比马克斯大9岁,他们在英国的家相隔不到20英里。但是我问过很多高中生。他们不认为达尔文和马克思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认为达尔文和牛顿是同时代的人。牛顿是什么时候?他比达尔文早166年出生,已经是“古神”了。
这就是碎片化,碎片化其实比虚假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我们不怕假,因为假是可以被发现的。但是碎片化造成了整个逻辑体系的崩溃,你后面的任何知识的接收其实都是障碍。
在这种安排下,历史变成了一篮子的谚语,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所谓大事件,一些大人物。它变得,乏味,缺乏细节。
2、遗漏的细节
细节对于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非常重要。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教材中,细节却很少。
比如三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我们只是生硬地告诉学生,这些人代表什么。我们不会告诉学生这三个人其实身份不一样。孟德斯鸠是位高权重的大法官,伏尔泰是位令人着迷的教授,就像大家熟知的韦伯诉和卢梭?只是一个来自日内瓦的穷外国人。
如果我们穿过会场,遇到这三个人。他们会说我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吗?不是,他们说:我是法官/教授/日内瓦XXX,我的想法是XXX。
他们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这与他们的观点密切相关。
屁股决定脑袋的孟德斯鸠作为大法官,会考虑如何划分所谓的政府权力结构,然后他会想出分权的办法。
处于社会底层的卢梭自然要考虑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于是提出了人民主权的社会契约论。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只要你提一下,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自然就融为一体了。但我们总是忽略这些,知识被冷冰冰地放在那里。
3、内容的缺乏
第三是内容的缺失。在这一点上,现在的教科书可能还不如民国时期的教科书。
怎么说呢?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人为地删除一些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这是历史吗?我们不认为这是历史。这是个东西!与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无关。能和一战爆发相比吗?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吗?都不是。
但是,告诉我,谁不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了?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们认为对我们学习历史没有帮助,属于歪知识的范畴。其实我们的课本只要做一点适当的引导,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支点。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人类所能创造的最大的可移动钢结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巅峰,是整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皇冠上的明珠。而它的沉沦其实就像一个隐喻,暗示着人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样的技术爆炸面前的失控。它的沉没给整个欧洲社会敲响了警钟:人们太自大了。如果他们有意识地掌握技术,他们就会征服自然,但在自然面前他们还是太渺小了。
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实一战又是一场我们开不好的泰坦尼克号。这艘泰坦尼克号也可以称之为人类文明。
现在我们明白了,一战可以解释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力调整迅速变化的大国关系而导致的人类大灾难。看,多好的比喻。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被我们的教科书人为删除了。我觉得很可惜。当时看起来是一件大事,现在觉得无法安排到文化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大线索里,就扔了。因此,我们的历史缺乏必要的润滑剂,干巴。
4.不要说谎,但也不要说出全部真相。
这最后一个。如果说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有什么知识缺失的话。我认为它仍然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史问题最少。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说假话的太少了,但是真相没有完全说出来,会导致很多误解。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比较严重的。20世纪初那几年,十月革命、巴黎公社、斯大林式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还是比较落后的。当学生学习这首曲子时,他们特别容易感到干瘪和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