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少林寺

少林寺又称和尚寺,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寺”的美誉;它是中国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以西的少室山。南北朝时期,天竺高僧达摩到中国修行禅宗,受到北魏孝文帝的好评。太和二十年(496),少室山上为佛祖建庙,供衣食。该寺位于少室山的森林中,故名少林。佛教传说,禅宗始祖达摩以《楞伽经》四卷在中国教导学者,然后渡河北上,在寺院内墙住了九年,传播佛法智慧。从此,少林禅师得以发扬光大,流传海内外。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毁。大象年间重修,更名为佛寺,将慧远、弘尊等120人称为“菩萨、和尚”。隋朝大兴佛教颁令恢复少林之名,赐百谷坞百顷良田,成为北方一大佛寺。初唐时,秦王在王剿灭割据势力时,得到了僧人的协助,少林僧人因此而闻名。高宗和武则天经常参观这座寺庙,他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唐会昌年间,佛教被武宗封禁,大部分寺庙被毁。到了唐末五代,寺庙逐渐衰落。宋代略有修缮。清元元年(1312),世祖任命扶余和尚方丈少林,为大同开福第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当时中外僧人聚集在一起习武拜佛,僧人往往有2000人左右。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红巾军至少还在森林里,和尚都跑了。明代先后有八位皇帝在寺中出家,寺庙规模是经过反复诏令和大修才发展起来的。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也非常关心少林寺,或著书立匾或巡庙。1928年,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多处建筑、佛像、器物被士兵毁坏。寺内有山门、客厅、达摩亭、白屋、地藏王殿、千佛殿等。千佛殿内有500幅明代罗汉时期的毗卢壁画。寺旁是塔林,建于唐贞元七年(791)。有220多座宝塔,还有楚祖庵和祖儿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通光塔、五代法华塔和元元元恭塔。寺内保存有许多唐代以来的石碑,如唐太宗题少林、武则天题诗、谭洁题词、少林寺题词、凌云佛塔题词、龚宇佛教高僧题词、Xi庵佛教高僧‘道行’题词,以及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纪念碑等。近年来,该寺多次修缮,使千年古刹重新焕发光彩。现有建筑包括塔林、楚祖安、祖儿安和少林寺达摩院,这些建筑经常住院并在附近。

北少林寺

北少林寺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和佛教资源。它的原址在金盘山南麓的开阔山坡上,称为“中盘”。

北少林寺历史

据《蓟县志》记载,北少林寺原名法兴寺,后称北少林禅寺。它坐落在天津蓟县盘山南麓“中盘”开阔的山坡上。始建于魏晋,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它是蓟县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庙,也是天津最早的寺庙。

据史料记载,元朝时,提倡道教。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云子道长派弟子张之歌到处选址,最终选定盘山。之后,道教团体改名居住在云观。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元仁宗下令将云观恢复为寺院,改名为“北少林禅寺”。雪亭的扶余大师教寺里的和尚练少林武术。

明朝给北少林的金额,明成化、嘉靖定海重修。清顺治九年,多宝塔重修;康熙年间,僧人住寺,修缮;乾隆十年修正殿,题写“弹指”匾额。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将盘山定为“无人区”,盘山大部分寺庙在此期间被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林寺划归官庄镇砖瓦窑村使用,村民纷纷在寺的基础上建房,破坏了原有的平面遗迹。

1992年,北少林寺现存山门基址、碑刻、古塔、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天津一级。

文物保护单位。

南少林寺是指河南嵩山少林寺,现收藏有四部明代木刻佛经。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今年47岁。他是安徽颍上人。他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汉族武术中最系统的流派,有700多种武术套路。因其以禅为本,修习武功,修习禅意,故又称为“武功禅”。少林武术起源于嵩山少室山下丛林中的少林寺。该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据《魏书》记载:“西域亦有一名高僧,有一番事业,深得高祖敬重。赵住少室山少林寺,公赐衣。”唐初,少林寺十三僧因帮助秦王讨伐王而受到唐朝的奖励,并被特别表彰为立僧兵,从而实现了少林武术的发展。少林寺以高超的武术闻名海内外,少林二字也成为汉族传统武术的标志之一。比如古龙小说中的“七派”是“少林、武当、昆仑、峨眉、点苍山、海南”,其中少林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