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CPU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CPU的发展历史分为几个阶段:

1和1阶段(1971-1973)是4位和8位低级微处理器的时代,通常称为1代。典型的产品有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以及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4。

英特尔于197110.15.00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4004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为未来系统智能功能和个人电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阶段(1974-1977)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二代。其典型产品有Intel8080/8085、摩托罗拉、Zilog Z80等。它们的特点是NMOS技术,集成度提高了约4倍,运算速度提高了约10~15倍(基本指令的执行时间为1~2μs)。

1974年,英特尔推出8080处理器,成为历史上第一款下单后制造的机型,作为Altair个人电脑的计算核心。英特尔8080晶体管数量约为6000个。

3.第三阶段(1978-1984)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三代。其典型产品有Intel的8086/8088、摩托罗拉的M68000和Zilog的Z8000。

这一时期著名的微机产品包括IBM的个人电脑。1981年,IBM推出的个人电脑采用8088CPU。然后1982年推出了扩展个人电脑IBM PC/XT,扩充了内存,增加了硬盘。

80286(也称286)是英特尔第一款可以执行旧处理器所有专有软件的处理器。该软件在兼容后成为英特尔全系列微处理器的注册商标。在六年销售期内,估计全球共安装了15万台286个人电脑。

1984年,IBM推出了以80286处理器为核心的16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IBM PC/AT。由于IBM在开发个人电脑时采取了开放技术的策略,个人电脑风靡全球。

4.第四阶段(1985—1992)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也称为第四代。其典型产品有Intel的80386/80486,摩托罗拉的M69030/68040等。

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微型计算机,完全能够进行多任务、多用户操作。同时,其他一些微处理器厂商(如AMD和德州)也推出了80386/80486系列芯片。

1989,众所周知的80486芯片是Intel推出的。这款历时四年研发、投资3亿美元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实际上首次打破了654.38+0万个晶体管的边界,集成了654.38+0.2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654.38+0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渐提高到33MHz、40MHz、50MHz。

5.第五阶段(1993-2005)是奔腾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五代。典型产品是英特尔奔腾系列芯片以及与其兼容的AMD K6和K7系列微处理器芯片。

6.第6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6代。“芯”是领先的节能新型微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出色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

酷睿2处理器的酷睿微架构是英特尔以色列设计团队在Yonah微架构的基础上改进的新一代英特尔架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各个关键部位的强化。为了提高两核内部数据交换的效率,采用了* * *共享二级缓存设计,两核* * *享受高达4MB的二级缓存。

扩展数据:

CPU的发展史简单来说就是英特尔公司的发展史。从CPU最初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在此期间,CPU按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和六十四位微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