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涂饰的历史演变
中国原始社会的建筑都是用红粘土和白粘土粉刷的。在商代,泥壁上涂有“泥灰”(即蚌壳灰)。周朝有专门用于绘画的工具,也有把墙涂成白色,地板涂成黑色的做法。汉代以石灰为饰面材料,文献中也有记载,墙面涂有胡粉,四周框为青紫色。明清时期涂料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浆料从单一颜料发展到多种颜料。通常有红土浆、月光浆和黑、白、黄浆。但是这种浆料不能满足客厅的要求。后来又以海藻龙须菜等材料为粘结剂,配制大白粉浆和彩色浆来粉刷室内,浆面细腻,光泽适中。
用石灰浆、白浆刷墙,因其取材方便,成本低,效率高,今天仍在使用。但添加的粘合材料不断改进,使用了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简称107胶)等,质量有所提高。在白水泥或普通水泥中掺入107胶或聚醋酸乙烯乳液的聚合物水泥浆,广泛用于外墙和室内墙裙的局部线条,其耐久性比石灰浆明显提高。
20世纪60年代,我国研制生产了聚醋酸乙烯酯乳胶漆,由于成本较高,仅用于高档酒店、餐厅或公共建筑。70年代末开始研发生产聚乙烯醇内墙涂料、聚乙烯醇缩甲醛内墙涂料、乙丙乳液厚涂料、硅酸钾和硅溶性无机建筑涂料。这些水性涂料在耐久性和装饰效果上均优于石灰、白粉和水泥,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内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