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四大家
1,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4年前——约1300年前),原名不详,本名,本名翟(又名、翟左),解州(今山西运城)人,也是大都(今北京)、(今河北安国市)人。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非常丰富。有60多部戏,大部分都是零散的。他的杂剧,以悲剧和喜剧为主,题材广泛,深刻揭露了元朝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委屈的窦娥》、《拯救风尘》、《望江阁》、《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2.白朴
白朴(后1226 -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名,周琦(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年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3.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秋),名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剧作家、散文家、散文家。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裕而有文化的家庭。他年轻时热衷于追求名声。他似乎向博尔济吉特镇金亲王献过诗,并为此做过官。
之后,他很可能因博尔济吉特镇金之死而离京,在江浙一带任省官。后来在元稹时期(1295-1297)参加了“元稹书友会”,晚年似乎隐居在杭,最终在知止元年(1321)至太定元年(1)去世。
4.郑光祖
郑光祖(1264-?),字德惠,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散曲作家。
可以考的杂剧有十八种,有周公摄政王,王灿登楼,翰林风月,鬼故事,伊尹帮汤,老君堂,三战吕布。
其中《倩女幽魂》最为著名,后三部则被质疑不是郑光祖的作品。除了杂剧,郑光祖还写散曲,包括六首诗和两套抄本。
杂剧的影响
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元杂剧人创作的,是中国戏曲的源头。元杂剧的出现开启了戏剧发展的新时代,对中国戏曲艺术,尤其是对后世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元杂剧的剧本主要改编自现存的小说、历史剧、传说等文学作品。它不仅在形式上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了有机的继承和创新,促进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后来的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元杂剧在表演艺术上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戏曲演员表演的剧目大多改编自元杂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关汉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