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

基本摸清隐患底数创多个第一——解读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目前,人口普查进展如何?普查结果有什么应用?围绕社会关注的话题,在6月5438+0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工作情况。

获取数十亿条国家灾害风险因素数据。

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的通知》。

三年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各成员单位和地区坚持“国家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和“试点先行、适度扩大、全面部署”的工作步骤,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开展调查。

“* * *获取了数十亿条全国灾害风险因子数据,全面完成了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和报送任务,目前正在利用普查数据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国务院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办公室主任郑国光说。

调查是这次灾害风险调查的基础,获得了许多“第一”。郑国光介绍,例如,普查工作首次在统一的技术体系下进行,促进了致灾数据和承灾数据的有机融合,促进了跨部门数据的使用。首次对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进行了全面了解,形成了海量的具有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房屋建筑数据,尤其是首次拥有“数字身份证”的城乡房屋建筑;首次摸清了全国森林可燃物负荷量的“家底”,为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首次填补了1978以来县级历史灾害长时间序列不完整的短板,全面调查了1949以来89次重大地震、洪水、台风、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数据和抢险救灾情况;首次开发形成了覆盖“全国-省-市-县-镇-社区-村-户”的全国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

郑国光说,通过调查,中国自然灾害隐患基本摸清,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得到确定,为全面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抓好组织实施

这次普查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组织实施难度大。

“我们动员了全国近500万人参与,涉及全国所有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司司长陈升表示,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主要做到了“四个到位”,即统一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参与。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办公室技术组组长、北师大教授石介绍,要从开展试点、统一标准、开展培训、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四个方面做好本次调查的技术支撑、技术协调和技术质量控制工作。

例如,已在北京市房山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开展试点“大会战”,并在全国120个县开展试点工作;编写了20余本1.2万字的培训资料,举办了10多期线下和线上培训,录制了300多期线上培训课程,确保学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

概述、应用和有效性

郑国光介绍,本次普查方案制定以来,确定了“普查、应用、实效”的原则,推进普查成果的应用。

比如在房屋建筑领域,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表示,在全国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中,基于人口普查系统开发了自建房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定位,全程可追溯。

在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介绍,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应用指导意见已经出台,指导成果批量应用,加强灾害风险全过程控制。特别是利用这次普查成果,科学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在森林草原防火领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司长陈雪峰表示,很多地方将普查结果应用于当地的火情会商、灾情研判和隐患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