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治疗塞罕坝?
为了解决沙尘暴问题。自上世纪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荒漠化的防治,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是指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这三个地区有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茫茫戈壁,总面积654.38+0.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风沙地面积的85%。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治沙工程。特别是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和河北省北部山区的交界处。塞罕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结合体,意为美丽的高山。它在北京的上风向,也就是说如果能在这里种一片森林,就能阻挡吹向北京的沙尘暴,让首都不至于变成沙城。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和皇家狩猎公园。后来随着清政府的大规模开垦和砍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日寇的劫掠和砍伐,以及连年的山火,这里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沙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天空灰蒙蒙的,野茫茫的,风把沙子吹得那么荒凉。渐渐的,塞罕坝也失去了原来的保护作用。所以西伯利亚的寒风可以直驱北京,沙尘暴压在北京。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管理好。于是在1962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或坐车,或骑马,或徒步,踏上了塞罕坝的土地,开始了与荒原、沙地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