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们1929大萧条的原因?

等待救济的人们(华盛顿罗斯福纪念馆)经济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周期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也有不同的见解。[1]也许对萧条最好的解释是,一个或几个社会群体的支出比其他社会群体减少得更多。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18%。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略少于10%,其余用于出口。在1929-1930期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约150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减少了约140亿美元。虽然政府支出略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的解雇和失业增加,工商业的销售和利润减少。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找出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减少的原因,就可以确定大萧条的原因。通过历史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了一些在当时被忽视或忽略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势。然而,农业从未从战后的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一时期一直很穷。另外,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高,很多都是假象。在这十年里,新机器的应用挤走了大量工人。比如1920-1929,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差不多50%,而产业工人数量没有增加,交通运输业从业人数实际上是减少了。在低工资的服务业中,工人数量增加最多,这无疑包括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显示工资略有增长的统计数字似乎并没有反映真实情况。由于工人和农民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群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肯定会对消费品市场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20年代广告的扩张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将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分期付款赊销正试图扩大消费品市场。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35亿美元,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毫无疑问,采用分期付款赊销的方法增加了汽车、收音机、家具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但是,分期付款销售方式的推广和使用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消费品市场在不增加贷款的情况下,是无法容纳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产品的。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卖贷款的方式本身就孕育着某种危险;只要消费信贷减少,也就是分期付款销售,消费者的购买量就有可能减少。好像这事发生在1929。20世纪20年代工业生产的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和设备的大量投资。这种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和钢铁业雇佣了大量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生产资料的各个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量失业。到1929,消费品市场已经容纳不下增加的商品产量,不需要扩建厂房和设备。比如1929估计整个美国行业的开工率只达到了80%。在这种条件下,难怪投资(按1958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404亿美元降到1930年的274亿美元,再降到1932年的47亿美元。投资的减少导致生产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住房建设的减少加剧了这一问题。房建在1925达到顶峰,之后每况愈下。1929(约1925)只建了50万套房子。1927之后,汽车行业也大幅下滑。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减少消费品的销售,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然而,消费品销售的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减少了投资。这两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剧,导致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甚至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导致了危机本身。现在看来,那段时期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落入了少数人或少数家庭的口袋。布鲁金斯学会在1934发表的一篇研究20世纪20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中写道:“美国至少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呈现出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均衡的趋势。也就是说,这一时期人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上层阶级的收入水平增加得更快。因为随着上层阶级高收入的实现,他们收入中的储蓄部分比消费部分增长得更快,出现了富人及其家庭越来越多地将积累的收入作为投资的趋势。”从经济学角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收入分配倾向于紧缩消费以增加投资。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钱多,投资者的钱少,所以国民经济可能会更稳定。1929股市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信贷造成的,也反映了资金的过剩,使得资本家投资建厂造设备无利可图。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功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消费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繁荣。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和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然而,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大多数美国人都盲目乐观地认为繁荣将会持续。追问:1929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有什么关系?答:1929到1933的大萧条,随后引发了世界政治局势的巨变和世界思潮的转折。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贸易摩擦逐渐演变为军事对抗,最终导致二战爆发。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两次世界大战由和平向战争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四年危机,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并没有以世界经济的整体安全为首要目标,而是从狭隘的国家利益出发,采取损人利己的经济政策,以求自保。在经济危机中,各国对市场的争夺加深了各国的分裂和对立程度,出现了以某国为核心的集团对抗。在金融领域,英、美、日等国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通过在贸易战中降价,用“廉价”商品“倾销”其他国家。彼此金融联系紧密的国家也形成了对立封闭的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日元集团等。类似的做法扩大了经济冲突,并最终导致民族群体之间对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