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二战后苏联的粮食进出口量变化这么大?
我们来谈谈苏联的粮食供应情况:
直到1913,俄罗斯都是粮食净出口国。当时全国人口654.38+5000万,年均粮食产量7500-9000万吨,每年可出口粮食500-654.38+00万吨。
1923-1925时期,同样的粮食产量,大概足够养活农村居民,但不足以供给城市中迅速增加的劳动者。然而,如何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并不是俄罗斯人唯一担心的事情。一些被重新开发的农业地区已经变得贫穷,可以供应市场的大部分剩余谷物来自乌克兰、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亚——来自经常受到过早发炎威胁的地区。
1917年,高产的大型私人农场收归国有,耕地分给小农户,使得“适销对路”的粮食锐减。
每年只有654.38+00万吨左右的粮食在国内市场销售,早已无法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城市的需求,出口的粮食也不多。
早在1928和1929年,俄罗斯就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以防止城市地区严重缺粮。这就是1930和1931年强制集体化背后隐藏的“粮食问题”;虽然农业集体化并没有直接增加粮箱的产量,但它有助于将收获的粮食从农村运到城市。
1937-1940期间,粮食年产量达到8500-9000万吨,其中约3000-3500万吨提供给市场。虽然这足以养活当时迅速增长的工业人口,但无法满足农村人口的需求。
结果就是农民越来越穷。
战后,形势恶化了。到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已下降到6300万至6500万吨,低于沙皇俄国的水平。在此期间,总人口上升到2亿,其中约8500万人居住在城市。
这就是赫鲁晓夫当年继承的农业危机,被他发展成了个人的疯狂。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扩大了耕地面积(赫鲁晓夫嘲讽的“处女地计划”),使政府在1959-1962年期间,粮食年产量增加了1倍,达到12000 ~ 130万吨。但1963年农作物歉收,产量降至只有105万吨,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从国外(部分从加拿大)购买15万吨粮食。
虽然苏联在1970年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但年产量达到了186万吨,其中7000万吨可以供应市场。但与不断增长的人口相比,这一丰收记录不值一提。与1913相比,粮食产量只增加了1倍,而城镇人口增加了7倍。由此可以找出苏联在1972、1975、1977三个歉收年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购买粮食的原因。1978年,苏联创下了2.38亿吨粮食的丰收新纪录,1979年和1980年均告失败。1981的收成预测不理想。到1981年底,苏联人口已达2.7亿,其中65438+8亿人居住在城市。即使按照最谨慎的估计,要满足苏联全国对粮食和饲料的需求,粮食年产量也必须达到2.5亿吨左右。但在1976-1980期间,全年粮食产量只有2亿吨左右。
再告诉我一次为什么:
1.苏联的经济体制是畸形的。当然,经济问题首先看经济基本面。苏联经济结构长期偏向重工业,非常重视农业,但扶持力度不够。即使在今天,主要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也仍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比如最近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经济过于依赖军工、能源等重工业,所以一旦能源价格下跌,财政状况必然恶化。虽然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高的,但它在农业R&D制度、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农业经济政策等方面表现出种种不足。所以苏联虽然人才济济,但在农业方面的人才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农业还承担了支持工业发展的大量额外任务。不仅工业对农业的支持有限,农业还需要为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额外的支持。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集体化农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不利于提高农民的工作积极性,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但在苏联却被长期保留下来,原因很简单:便于管理有压力的贫困农民;把大量的农产品直接运送给城市的供应工人是很方便的。所以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这是农业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2.苏联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农业压力加大。苏联的城市化水平在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随着二战后婴儿潮的出现,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是,这个时候,农业方面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人口压力是苏联农业的祸根。其实苏联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状态,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所以人口的膨胀消耗了苏联所有的粮食产量。
3.苏联纬度太高,气候条件不适合很多高产作物。世界饮食结构长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刺激性辅食为主,几千年来鲜有例外。在世界高产作物中,淀粉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红薯和木薯。其中,水稻和玉米都需要极高的热量和光照,因此不适合在高纬度地区大规模生长,这也是赫鲁晓夫农业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增产方面,苏联的选择要比中美印少很多。
4.政治体制原因。终于戳到了某些人的g点。现在很多人在谈苏联的问题时总是称之为政治,认为政治制度是万恶之源。这只能说在农业问题上,政治体制(高压政策环境,运动生产方式,政治目标优先顺序等。)确实对农业增产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影响有多大还没有研究过,很难说。
不过,对苏联进口的粮食也没必要太死。进口粮食不代表饥荒,苏联进口的粮食很大一部分是饲料粮。要知道,苏联人民生活在天寒地冻的北方,肉类食品尤其是牛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饲料粮,而饲料粮在进口粮食中的比例往往占到一半甚至更多。所以,虽然苏联每年一直在进口粮食,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人民会像卫国战争时期那样,为了吃一块黑面包,解下腰带,而去卖手表。虽然人民的生活质量差,但基本的温饱还是可以保证的。
另外,众所周知,俄罗斯人喜欢喝酒。要知道酿酒也是要消耗很多食物的,尤其是伏特加这种高度酒精的酒,就更贵了。所以,虽然政府不断发布禁酒令,却无法阻止贪酒的战斗民族把食物变成水喝。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苏联每年都进口粮食,但是人家也出口粮食!是的,你是对的。苏联每年出口粮食。这有很多原因,比如援助,个别余粮品种卖不出去,外交需要等。考虑到地域辽阔,与其花大力气把产粮区的粮食运到国内,不如直接就近销售,然后用外汇从周边或海外购买更便宜的粮食进口。这和中国在进口中东石油的同时,直接把从西非钻出来的石油出口到西欧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