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罐子故事的英文版

翻译

司马光,陕西夏县人。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像个大人了(古代的大人指的是弱冠,16岁,不是现在的18岁)。他特别喜欢听《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告诉家人。

从此,我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了饥渴和寒冷。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桶)上,掉进大缸里被淹了。所有其他的孩子都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开缸,水就流了出来,孩子们才得以活命。

原文

司马光是君子,陕西夏县人。七岁的广生像大人一样威风凛凛。他一听说《左氏春秋》,就爱不释手,为家退隐,就是失去了大手指。自然是放不下书,不知道是饿了还是渴了。一群孩子在庭上玩耍,一个爬骨灰盒,脚掉进水里,大家弃之不顾。只要用石头砸骨灰盒打碎,水就爆了,孩子就活了。

来源

元末阿鲁图的《宋史》

扩展数据

一.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玺三年(公元1019 117十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是光州光山郡的县令,所以封他为“光”。司马光家世代为官,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大夫、天庭阁,一直以清廉善良享有盛誉。

司马光,陕西夏县人。他的父亲叫司马池,被任命为宋朝的官名。司马光深受父亲影响,从小聪明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书读不尽,不知饥渴。”七岁就能熟练的背诵《左传》,能够清晰的说出200多年的历史轮廓,说明他从小就对历史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 165438+10月17-1086 65438+10月1),字君实,号迂。汉族。陕西夏县(今山西夏县)人,祖籍涑水,世称涑水先生。北宋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作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考取秀才,毕业于龙图阁,直学士。在宋神宗时,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同治鉴》。经过仁宗、英宗、宗申、哲宗四个朝代,尚书的官职一直是左侍郎。

卒赐一姓,文国公,忠厚温良,谦逊正直;努力勤奋工作。自诩“昼力不足,夜随”,其人格堪称儒家教育下的典范,一直为人所敬仰。

司马光写了很多。除了《子简》,还有80卷《通鉴李》, 20卷《陆》, 6卷《关白公卿表》。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甚至医学方面都有研究和著述。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翰林曹氏》、《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等。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上。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纂了《子同治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并要求驻外。熙宁四年(1071),被判西京御史台,此后十五年居洛阳,不问政事。

在这段悠闲的时光里,司马光主持编纂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子同治简》。司马光的天堂不仅是他的公寓,也是紫同治简书店的所在地。这里环境优美,风格简约,体现了主人的兴趣和追求。其出版社成立于汴京。除司马光外,当时著名的学者如刘舒、刘攽、范祖禹等都参加了出版社的工作。

其中,司马光为主编,刘舒、刘攽、范祖禹为合校,司马光之子司马康负责校勘文字。司马光来到洛阳后,将《资同治鉴》书店从汴梁迁至洛阳。不仅书店的工作人员住在公园里,洛阳的二程、邵雍、文彦博等名人也经常来这里聚会。这是一个学术中心。

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罐子

百度百科-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