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穆棱关

穆棱关——唐代,在河南省新县。

文/于长城

1

《元和郡县图》是“元和中兴”时期宰相李继孚编的,元和姓氏的编纂也是他编的。原来有地图,后来地图遗失,只留下部分文字——也不完整,所以现在叫《元和县志》。自宋初以来,元、清两朝的郡县志都是以元代郡县志为基础的。

朝代的名字很复杂,重名的人很多。南北朝以来,历史上很多地名都成了糊涂账。有些地名甚至跨越千里,一南一北。

关于穆棱关,今天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一种是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但纵观历史,在整个唐朝,它唯一的位置应该是在大别山的江淮分水岭上,也就是在新县境内。

《河南六路元和县志》中的“青州”词条,含有“穆陵山,在琅邪县沂水县界内”,但不含穆陵关。《江南道三》元和县志“黄州麻城县”条目载“穆棱关,西八十里白沙关(今新县境内),县西北一百里,州北二百里,光州一百四十九里”。因为《元和县志》中淮南道的记载经常丢失,所以没有留下光州的记载。

但据元和县志记载,唐代只有一个穆棱关,位于淮南路黄州麻城县。

明清沿用元代的行省地理区划,河南省与湖北省的分界为大别山江淮分水岭,故穆棱关在明清时期属于光州光山郡。因为在分水岭上,属于麻城县,黄州自唐以来,麻城县仍称属于麻城。

1932年,民国建立景福县(新县前身),将光山县南部的五里* * 17保与湖北麻城县、黄安县(今红安县)的一小部分合并,成为一个横跨淮河和长江的县。大别山江淮分水岭大部分在这个新县,以前的穆棱关也是新县。

2

新县古代有八座雄关,建于南北朝对峙时期或宋金对峙时期,分布在五条“黄光古道”(或汉黄古道)上。其中,穆棱关修建时间最早,由南齐修建,后归北齐和周贝。据南齐时有大别山、泗州(今信阳市),北魏攻泗州,王曦梁萧炎曾救泗州。今天,信阳市西郊有一处雷遗址。萧炎以梁武帝的身份登上王位,并在狱中度过了两年。泗州为北魏所破,益阳入北魏。梁太清元年,建立光州,穆棱关隶属光州。陈楠失去了光州和穆棱关。

民国《麻城县志》:“穆棱关位于齐、陈交界,县城以北一百里,(南)同处。北齐被废(北齐与南陈以长江为界)。唐元十二年,李岛古镇刘公绰,求武元吉道。”“自古穆棱隘口以来,士卒骄横不能制,不善打仗,敌人容易得手。田亮在监狱里呆了两年。夏侯惇为将军,西洋武昌第二任长官,派大将攻(应为平津)、穆棱、阴山三关。(南)陈寅定州刺史。田龙揭竿而起,令刺史周桓讨要。龙胜高马德静安军穆棱、尹观都支持他,奋起率军拒战别营山沟。孙分而攻之,龙败。"

民国《光山县志稿》:“穆棱关位于县城东南一百三十二里五龙堡,南与麻城接壤,有穆棱山,俗称四界岭,关于其上。山崖岭口,险峻无比。有水北流,李所谓‘黄河(黄河)东北流,穆棱关也是注水之人’。”《南史》梁平统八年出版,夏侯奎帅、裴智礼、任思祖出师攻平津、穆棱、阴山三关。””问田龙生,而龙生静定居在穆棱和阴山,为他声援唐叔”李假追李听其言,出穆棱关去了。盖姆的陵墓尤其位于埃赛山口。据:穆棱关以穆棱山命名,《南史》、《新唐书》均为伪木,《左传》中有几处混有穆棱,高对光州的记载十分详细。”

《南史》为初唐李大师、李延寿父子所撰,《梁书》为初唐姚思廉所撰,《新唐书》为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宋琦、欧阳修所撰。三正史和元和县志都把穆棱关写为新县境内的第一关,而高明的《麻城县志》和《光山县志稿》因为李道元对水镜的注释,只写穆棱关,而否定三正史和元和县志。真的很奇怪!李道元在北魏为官,穆棱关是南齐修建的。所以,李道元的《水经注》最有可能把“木”误认为“木”。

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是《左传》记载了齐国穆棱山的名称。宋朝以后,山东的穆棱关远比大别山的穆棱关有名。自北宋以后,广黄古道不再走唐代的穆棱关(被五代后梁所毁),而是走阴山关、虎头关、春风岭。春风岭是小界岭或东界岭,穆棱封闭在大界岭或西界岭。

但所有唐诗中的穆棱关,都是《南史》、《梁书》、《新唐书》、《元和县志》中所指的江南路黄州穆棱关,即明清光州光山郡和现在新县的穆棱关,而不是古代齐国在山东的穆棱关。

对你来说,解读诗歌:

(1)李白《皆怒言投魏郎中》:“穆灵官北忧爱子,张瑜南离旧妻。”当时李白在旬阳监狱,子女在漳州,妻子宗师在庐山学道。周与青州同纬度,不可能在今临猗穆棱关以北,也不可能从旬阳、安陆(李白曾“借酒安身”)绕过青州,但肯定会走大别山黄煌驿道。

(2)王维《送衡越元恭随崔兴宗南行》:“言从石菌亭,新穆棱关。独去池阳,白云留老山。”王伟所在的池阳县在陕西省。他去山东怎么可能只经过大别山的穆棱关?

(3)王昌龄《送薛大到安陆》:“锦头云雨香山暗,客迁离楚,燕。遥送一船到安陆县,那里是地平线上的穆棱关。”作者在香山送客,薛乘船到安陆,天边是大别山穆棱关。

(4)郎世远《送别》:“穆棱关秋云起,安。

鹿城遥杭子。“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一位路过穆棱关的安陆县游子而写的,穆棱关应该在大别山的黄光古道上。

(5)刘禹锡《周》诗三首:“南峰无火,穆棱关夜不锁。”蔡州(汝南)、南丰、楚泽都把穆棱关称为大别山的穆棱关。

(6)戴树伦《汝南风动校书》:“秋风万里路,且出穆棱关。”汝南是蔡州,靠近光州,所以穆棱关也指大别山的穆棱关。

(7)文《我怀孕在路上》:“高婷汝阳路,暴风雪穆棱关。”同上。

(8)刘长卿《寄鲁豫茅山于李艳玲》:“新居彭泽县,故国穆棱关。”根据梁书和陶弘景的传记,茅山是江苏句容县的衢山。彭泽县在九江,离新县很近;新县自秦属九江郡,南宋属江州。很明显,诗中的穆棱在大别山。

(9)刘长卿《穆棱关北人人归渔阳》:“逢穆棱路,一马去桑甘。楚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很明显是在楚送别,而穆棱关指的是楚的穆棱关,楚的桑干和渔阳之行也不会绕到山东沿海的青州。

(10)李浩《寄弟游江淮,仰鄱阳刘太守》:“穆棱关远清风,李鹏湖连春色。”诗名中有江淮、鄱阳湖,诗中有李鹏湖、浔阳、塞林寺、坎水,都指向大别山的穆棱关。

(11)徐唐《过穆棱关》:“荒关若无官,白也是耻。”全诗无地名,故风俗难定。

唐人写的关于穆棱关的诗有11首。除了许唐这首诗,其他10首诗中的穆棱关都是指新县穆棱关。

最后说一下平井关。大关中,平井关是最早的,古称民革关,是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九大封锁线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孙武和伍子胥在攻打楚国的时候曾经去过冥界。孙、吴逋三万兵,跟随吴王伐楚,从北上渡过淮河,与蔡的万人大军会合后,又与唐的万人大军会合。在路线上,不可能去信阳以南四十里的鬼门关,而是去信阳以北——现在的驻马店到南阳再到汉水北岸。当时的明月关、致远关(今武胜关)、大榭关(今九里关)都在楚国军事重镇负信城的控制之下,负信城在战国时期是城阳城。当时负信城驻扎的是楚国的萨吉马鄂,与汉水南岸的吴军对峙的是楚国的凌子长。左与子长合谋,让子长先对付汉水一带的吴军。他在淮河上烧了吴军的嘴,堵住了三关之后,就发兵和子长攻打吴军,将吴军打得大败,可是子长总是贪得无厌,带头单挑吴军,结果一败涂地。萨吉玛鄂的军队首战还能击败吴军,但毕竟实力悬殊,三战皆败,萨吉玛鄂自杀。有了负信城的驻军,吴军是不可能去废城的。

三关在汉代称为“益阳三关”后,《左传》中三关的名称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古代地名多变的一种表现。

南北朝时期,新县境内又多了两个雄关,一个为白沙关,一个为穆棱关。平井关在大别山西端,穆棱关在大别山东端,白沙关在大别山中部。今天的白沙关和穆棱关都属于新郡,一个在西端,一个在东端。

宋金与淮河对峙时期,江州总督在大别山重修或修建了一个关隘,造成大别山十三个关隘,其中八个在新县。

2021.7.9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