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子简介(2)

白城历史悠久。据考古调查和历史文献记载,在12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商周秦时期,东湖是游牧之地。两汉南北朝时期,鲜卑和扶余曾在此居住。隋唐时期,这里是契丹人的游牧之地。辽朝时,这里建立了长春府,治所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四家子古城。长春府是辽代四位皇帝的行宫,包括圣宗、兴宗、道宗、天佐帝。是辽朝春季的政治中心,是辽朝东北路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金代时,长春郡一直沿用到金天德二年(1150),后降为长春郡,隶属利州(塔湖城,郭谦县)。金成安三年(1198),泰州在此重修,城址仍在四家子古城。元朝时属成吉思汗四弟沃金池的封地,后属辽阳泰宁路和泰宁府,至今仍在四家子古城。明朝时属努尔干都斯泰宁卫管辖。清朝时属蒙古科尔沁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批准填海。光绪三十年(1904),设立洮南府,隶属盛京将军。同年,设立了开通县、靖安县,隶属洮南府。光绪三十年(1905)十二月,设立达赖堂,隶属黑龙江将军。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安广县,属洮南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撤将军,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洮南府、开通县、靖安县、安广县属奉天管辖,达赖堂属黑龙江管辖。宣彤二年(1910),建立镇东郡,隶属奉天。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厅,留道、县。中国所有的县都属于奉天的陶畅路和黑龙江的龙江路。民国四年(1915),设宇瞻县,属奉天陶畅道。东北沦陷时期,境内各县均隶属伪龙江省。1945 8月15东北光复后,全国各县均隶属嫩江省。1946,先后隶属吉江、嫩江省、辽吉地区行署。1947,属于辽北省。1949,隶属黑龙江省。1954,划归吉林省。

1954年8月,吉林省白城子地区专员公署成立,辖洮南、白城、镇赉、安广、达来、开通、宇瞻、乾安县。1955,更名为吉林省白城特派员办事处(以下简称白城特派员办事处)。1956年,长岭、双辽、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郭谦县)划归白城机构。1958 10,白城镇与部分郊区合并成立白城市(县级);拜城县其余20个镇与洮南县合并,组成陶安县;达赖、安广两县合并为大安县;年,宇瞻县并入通榆县。同年6月165438+10月,扶余县划归白城社,双辽县划归四平社。1968年8月,白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白城特区(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73年7月,白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白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 1月,更名为白城地区行政公署。6月1987,6月1988,6月165438+10月,陶安县、大安县先后更名为洮南市(县级)、大安市(县级)。1991年3月,前府经济开发区成立,地厅级建制,隶属吉林省人民政府,扶余市、郭谦县划归前府经济开发区管理。1992年6月,松原市(地级)成立,长岭县、乾安县划归松原市。1993年8月,撤销白城地区行政公署,设立白城市(地级)。撤销白城市(县级),设立洮北区。白城下辖镇赉县、通榆县、洮北区,下辖大安、洮南市。白城是省辖地级市(原白城地区),白城市区(原白城市,现洮北区)是吉林省西部草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以西,科尔沁草原以东。境内地势西北高,中间低,东南略有起伏。西北为大兴安岭东部斜坡褶皱带,低山、丘陵、阶地、河漫滩;中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有宽阔的河漫滩,一级阶地,众多的湖泡;东南部是典型的冲积扇和冲积扇扇体;西南部是覆盖着沙丘的冲积平原。

追溯白城市的历史,根据出土文物的研究,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已有人类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属东胡。秦时位于辽东郡北部,东部属拉边人居住地,西部属东胡人居住地。西汉是夫盈鲜卑之地。三国两晋时期,这里是伏羲奴隶王国的地盘。南北朝时期,布吉、契丹、石维等民族在此居住。隋朝,东部为博督部,北部为石围游牧地,西部为契丹游牧地。唐朝东部属于渤海国扶余府,中部、西部、北部属于石围领地。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唐朝在颍州(今辽宁省朝阳市)设立“宋末都督府”,管辖内蒙古东北、东部广大地区。当时著名的“泰州城”位于白城市东南25公里、洮儿河北岸的成四家子。白城一直是上京道首府台州的北境。金朝攻辽时建立,但今扶余郡属北京会宁府。1198(金成安三年),台州被降为金安县,即所谓的“老台州”。元代东部属辽阳开元路赵州。明朝属泰宁卫泰州,有一个六维,郭尔罗斯部游牧。到了清朝,皇太极把索于尔基山以南、齐齐哈尔西南约500公里,东西宽65公里的广大草原,让给了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的诸侯和郭尔罗斯部,成为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的游牧之地,直到占领。

1616(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在今天的扶余县设立博部Ne站,后升为杜波Ne都统,1648(清顺业五年)。郭尔罗斯被分为嫩江和松花江两旗。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开放垦荒禁令。

1904(清光绪三十年),在白城设立靖安县,隶属洮南府。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白城子在这一带建城设府。1914(民国三年),因同名,靖安县改名为陶安县。它属于奉天陶畅路。

1925年(民国十四年)洮南至昂溪铁路开工,在县城东南设火车站,名白城子站。到1928年(民国十七年),白城市设立洮南(今洮南市)、陶安(今洮北区)、安广(今金奎大县)、镇东(今镇赉县)等县,均隶属黑龙江省。

1929(民国1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后,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奉天改为辽宁省,陶安等县隶属辽宁省。6月,兴安区垦区办公室在白城成立。后来,他向东北政务委员会申请将陶安县升格为兴安市。65438年2月,兴安市筹备处成立。

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占领白城子。自此,兴安区垦区办和兴安市筹备办结束。占领期间,扶余、长岭、乾安三县在1934属伪吉林省,其余各县仍属伪龙江省。1941年,长岭县属伪四平省。

1945“八·一五”恢复。11年6月,成立白城子署,辖洮南、白城、镇东、开通、宇瞻、达来、安广、扶余五县及前旗。1946年,设立吉江行署,指定洮南、达赖。1947年2月,赣安、若光、长岭划归二社,洮北、洮南、陶安、镇东、若北、开通、宇瞻划归四社。1948年春,白城子曾是中共辽吉省委、辽北省政府、辽吉军区所在地。1948年9月,在白城子成立辽北政府临时后方办事处,洮北县划归陶安县。嫩江省于1949年与黑龙江省合并,称黑龙江省,白城划归黑龙江省。扶余、长岭、乾安和郭谦属于吉林省。1954年7月,白城县由黑龙江省划归吉林省,设立白城分署,设在白城子县,辖白城子、洮南等七县。九月,白城子改为白城子,白城子地区改为白城子地区。1958、1o年,拜城、洮南两县合并为陶安县,拜城县拜城镇设立为拜城市。1971二月白城地区变更为白城地区。

1992年6月松原市成立,白城地区扶余县改为扶余市,升格为地级市。扶余油田、长山化肥厂等4家省属企业被拍至扶余市,同时下辖郭谦、乾安、长岭3个旗县。

1993年6月,撤销白城地区,设立白城市(地级);撤销白城市(县级),设立白城市洮北区(县级)。新设立的白城市辖洮北区、镇赉县、通榆县。洮南市和大安市仍由各自城市管理。白城,简称白,俗称白城子。曾名查干浩特,蒙古语音译,意为白城。这个名字大约是五六百年前叫的。关于“白城子”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

传说六七百年前,辽阔的科尔沁草原盛产水草和肥美的牛羊。有一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漫天而来,牧民们毫无准备,不知所措,拼命地对着被暴风雪吹走的牛羊大喊。然而,暴风雪越来越大,饥寒交迫的牧民和牲畜即将被暴风雪吞噬。正在这时,牧民们发现附近的高岗突然出现了一座雪城,他们赶紧把牲畜赶了进去。暴风雪过去了,人和动物都活了下来,因为他们躲在雪城里。蒙古牧民在上面立“敖包”,是为了觉得它是超自然的,可敬的。这个地方方便是今天白城的北大哨所。从此,凡是来这里放牧的,都要在这里烧香祭拜,称这里为“查干浩特”。

关于“白城子”的来历,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传说宋朝抗金英雄岳飞当年率军攻打这座城市,围城持续了几个月。后来岳飞发现当地有一种白色的鸟,有鸽子那么大,在城里筑巢。它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飞回城市。他咨询了当地的牧民,想出了一个奇怪的攻城方法:他命令士兵抓几千只白鸟,把涂有硫磺的棉花和麻绳绑在白鸟的脚上,点燃后把鸟一起放出去。这些鸟拖着火苗飞回城里的巢穴,很快就把整个土城变成了一片火海。岳飞一声令下,将士趁乱袭城。后来,人们把这个土城称为“白城子”,这是白鸟帮助破城的意图。

关于白城的起源,还有其他几种说法。由于这里的墙壁和屋顶都抹上了白色的碱土,房屋和街道多为灰白色,特别是当清晨的太阳升起或夕阳的余晖将尽时,远处的集市倒映成一片银白色,因此被称为“白城子”。他还说,早些年在市里的北大岗子曾经有一个车摊。为了招揽生意,店主请人用白泥粉粉刷房屋和院墙,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白色的城堡。渐渐地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白城子”。也有人说,靖安县在建县衙之前,城的周围有一个土堆,据说是辽代赵州的遗址,当地人叫“白城子”。据记载,很久以前,有一座白土城,周长160丈,城墙上覆盖着白泥,蒙古语称为“查干浩特”,翻译成汉语,就是“白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