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始于先秦,兴盛于汉代。为什么在明代会受到王公贵族的重视?
汉武帝的这段浪漫爱情故事,在高澄的《原物》一书中有所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李夫人死后,他非常悲伤,经常想念她。公元前121年,一个叫李少翁的齐人,声称要吸引鬼神的魔力出现在汉武帝面前。一天夜里,李少翁拉上帘子,点上蜡烛,用魔法让汉武帝把他朝思暮想的李瑟娥夫人重新放在帘子前。皇帝大喜,于是封李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无数,成为汉武帝的座上宾。
其实李少翁也不知道什么招鬼神的魔术。他只是在登上王位之前,看到了孩子玩偶的影子投射在地上。他灵机一动,仿照李夫人的肖像,用布料和丝绸做了一个迷你版的李夫人,然后在李夫人玩偶上绑了一根绳子来控制玩偶。晚上,他在幕布前给汉武帝看,看得他很开心。李少翁的“魔术”。
唐朝以后,皮影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佛教盛行,皮影戏被唐代人用来传播佛教。在佛教的普及下,皮影戏的传播越来越广。到南宋时,影戏在南北更为流行,开封、杭州等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影楼。当时的皮影戏喜欢讲三国演义的故事,曲折离奇的《三国》也吸引了很多人观看。在海宁地区,甚至有大规模的皮影戏社团。
元朝时期,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中国的皮影戏传入波斯、阿拉伯、日本、英国、法国等亚欧国家。借助对外交流的东风,皮影戏逐渐在国外流行起来,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以至于成为印尼的国粹。2003年,印尼成功申请了自己的Java皮影戏。
明代以后,皮影戏逐渐分为北方、西北等几大地域流派。到了清朝,皮影戏发展到了顶峰,许多官员和贵族在家中设立皮影戏班,随时观看。清朝初期,无论是宫中贵族还是老百姓都非常喜欢皮影戏。康熙年间专门安排官员管理与皮影戏有关的事务,五个官衔足以反映皮影戏在其统治时期的流行程度。
人们也非常欣赏皮影戏。一个村子可能有二三十个皮影戏队,不管是大丰收、结婚、过节,人们都喜欢请皮影戏队来表演。那时候,皮影戏队从晚上演出到第二天早上的情况并不少见,更有甚者,十几天都是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