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写作营一个月。
我还记得9月29日开始组。只见琪琪老师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个个拉进群里,然后让他们按照模板做自我介绍。那天,正好是我最忙的时候。我抽空扫了一眼,心想,哇,人真多!好像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想通过写作营取暖。有点激动,也有点期待。
?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30多天一晃就过去了。写了一个多月,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这段时间我收获了什么?
1.颠覆认知。听了很多音频课的内容,确实戳中了灵魂,也让人醒悟。
比如写作背后的勤奋,其实就是思维的勤奋,让我恍然大悟。
——比如“写不好就写不好”就像一把剑,戳着我。
——而强制互评这一条,是最让我感触良多的。强制互评绝对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双方都受益匪浅。
* *互评让我们“被动”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扩大阅读范围,丰富精神世界。同时还会时不时的种上各种有用的写作工具,各种好书。
* *互评,让执笔人及时了解文章的优缺点、不足和漏洞,进而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
我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提交作业之后,都在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别人的评论;收到评论后的一两天,大家的心理活动精彩纷呈:有被表扬的喜悦,有被一针见血刺痛的痛苦,有被指出后的恍然大悟。你觉得有这种心态吗?!反正我有。
* *互相评论增加了我们思考的频率,让我们的大脑不得不开始工作:看到别人的文章,我们会问自己:我能写这样的文章吗?如果是我,这里应该怎么写?我该怎么说这个建议才能很好的表达我的想法,让作者理解和认同?等等,等等,等等...当你脱离作者,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你的自我反思是最深的,你的成长是最快的。
互相点评,让我们看到众生,让自己不断成长,为我们写出好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请珍惜每一条评论。
?利他和自私!
2.强迫自己输出:我评论了6篇同学的文章,也提交了6篇自己的文章,写了18000多字。其中一个阅读量500+;
?一个月一万八千字,这个数字是我过去一年写的字的总和。我终于摆脱了“光说不练”的状态,强迫自己知行合一。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因为写作营的特殊规定:按时提交作业解锁下一门课程。说实话,我喜欢这个规则,因为它会让我没有偷懒的借口,所以只能强行输出。
?选择加入写作营是我今年做的最明智的决定。
3.?学会更积极地思考。
?以前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社会现象,要么是亲眼所见,不计前嫌,要么是站在吃瓜群众的角度讨论八卦。作为无聊的谈话,他们不会想得更多,也不会认为这是材料。
?但是现在我们开始写,从准备写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大脑就已经在工作了:写什么?什么风格的?需要什么材料?去哪里找材料?如何搭建一个好的框架,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思考。
?易老师曾经说过:“写作的本质是思考,而不是写文字。”真的,当我亲身经历这一个月的写作过程时,对这句话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每次写作,我都在思考。
?所以,比起我写了多少字,这一个月我收获最多的是,我开始积极思考了。
?继续,生活继续,写作和思考!
其次,我在复盘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1.文章处于自鸣得意的状态,无法带给读者思考。
正如穆乐老师评价的:看到作业的时候,只记录了故事,思考的很少。真是一针见血!
写作要记录故事,激发思考,表达道理,然后激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歌唱。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2.没有刻意练习。
——只听了音频,没练。理论与实践不结合,削弱了课程的影响和效果,阻碍了课程的进步。
——另外,观察事物只停留在仔细观察,没有行动将其记录为素材。过几天,这件事就随风飘散,不了了之了。
光想不练,我的坏根子会时不时冒出来。拓海!
3.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导致主题单一,文章空洞。
没有足够的书读;积累的素材不够;讲真的时候案例不够多。所以写作时语言苍白,无法引用,文章缺乏重量感和厚重感。
最后,接下来如何调整。
?不出双份我不知道,出双份我就震惊了。原来在这33天里,我在收割的同时,还有那么多的问题。
而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指向一个字,那就是“勤奋”。
?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提到“勤奋”。他说:“勤奋就像世界上太阳的精神。站起来,呆在家里,做官,治军,全靠太阳的精神。勤奋导致繁荣,懒惰导致衰落。”他认为努力可以磨练人的精神,同时讨好也可以弥补人的愚蠢。
?我以为我有这个“勤奋”,但仔细想想,我一直在用假勤奋感动自己。
?真正的勤奋是把事情写下来。
看完书,写一篇读后感;
看到触动心灵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积累素材;
思考,不能光在脑子里想,要用笔写下来。向每天写3000字的李笑来学习,通过写下来强迫自己思考。而且还需要加强思考的深度,要尽可能的透彻。
?写作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信自己,一年后,我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我。